幼儿园中的报复,如何用正面管教解决?
报复,一般是双方愤怒、争执后出现的产物,小孩面对身高、体力压制的成年人,面对惩罚、辱骂、不公平的对待,他们没有办法在当下还击。我们之前提到,惩罚的长期效果是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
孩子的“报复”,大人往往会直接定义为“不良行为”,今天我们将探索“报复”背后隐藏的信念,以及老师在幼儿园如何识别并回应“报复”这一信息。
01
“这不公平!我讨厌这里!”
案例:
一个星期二的上午,4岁的小雨把恐龙玩具从建构区的这一头扔到另一头。
他的老师走过来把恐龙玩具都拿走了,告诉小雨今天都不能玩儿这些玩具了。
小雨生气极了,他记得同桌小明昨天往墙角扔积木后,什么事也没有。
这太不公平了!小雨气得跺着脚噘嘴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惊讶地发现小雨在马桶里扔满了卫生纸,已经把马桶全堵住了。
老师让小雨来看他造成的问题,并且问:“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小雨一点儿也没犹豫,“我恨这个地方,”他说,“马桶坏了我开心。”
老师告诉小雨,她会给他的爸爸妈妈发短信谈一谈这件事,并且小雨在户外活动时必须待在教室里。
在放学之前,老师发现小雨又撕坏了几本故事书。
与此同时,老师决定明天要请个病假。她没办法跟这个孩子再待一天了。
02
Ding!问题时间
小雨的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他在表达什么?他的信念是什么?
老师在当下产生了哪些情绪?为什么会这样?
小雨的信息是“我受到了伤害,所以我要伤害别人。生活不公平!”
老师通常会有以下的感受:受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老师可以在面对孩子不良行为时核对自己是否有以上情绪)
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立志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但有什么用呢?而且,她为小雨如此轻视幼儿园的公共财物并损坏而感到很困惑。
03
如何识别孩子的报复
大人们(和孩子)常常会用愤怒来掩饰自己的伤心。
老师对小雨的行为的反应是通过斥责和惩罚让小雨也感到伤心,于是一场“报复循环”便开始了。
小雨的回应是什么?
——跺脚噘嘴走开、往马桶里塞纸、宣称自己讨厌幼儿园、撕毁图书来使自己的行为一步步升级。
孩子很擅长报复循环。他们有很多武器来伤害那些看不到行为背后的信息并且不知道该如何摆脱报复循环的大人们。其实小雨头上那顶反戴着的帽子上写的是:“帮帮我,我很伤心。可以认可一下我的感受吗?”
选择“报复”这一错误目的的孩子更相信——如果他无法得到归属(这会让人很伤心),那至少得扳平一局。不容置疑的是,大多数大人,很难喜欢一个伤害别人、损坏公物的孩子。
04
面对孩子“报复”
我们应该如何回应?
正如上述例子所言,对待一个像小雨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很困难,也会无力甚至控制不住生气,但是一旦认识到小雨是因为感受到不公平对待并且很伤心,老师就能给到小雨真正需要的回应了。
1.通过认可和表达来处理伤心的感受
老师可以这样说:
“小雨,刚刚你那样做,老师也会很伤心,我猜你也很伤心对吧?如果你想和老师好好一起聊聊天,你可以过来拉拉我的手,我们就去安静的地方一起分享分享今天的感受好吗?”
在孩子行为改变之前,他需要让自己受伤的感觉得到认可,并且需要老师帮助他以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些感觉。小孩不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是受伤心的感觉所驱使。当大人正确识别他们的感受时,孩子会感觉得到了理解和认可。
小雨在一段时间后冷静下来,才可以准备好谈论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还不想说任何事,老师可以分享一件自己以前也感到伤心的事情,这样孩子或许更愿意谈自己的伤心感受。
老师通过接纳得到孩子的信任,而当孩子感觉好起来了,行为也会好起来。
2.教给孩子感受和行为的区别
老师可以这样说:
“你现在有什么感受都是可以的,你可以难过、生气、烦躁,都可以,但你的行为并不可以总是这样。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头脑风暴想一些方法,当我们感到伤心时可以怎么办?在不伤害其他人以及损害公共财物的前提下。”
学会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会让孩子们掌握一种新工具。学会停下来、承认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行动前花时间思考,孩子便知道,感到伤心和按照这种伤心感受行事之间是有区别的。而过一会儿做头脑风暴也是必要的,因为孩子也需要积极的暂停,以从不愉快的经历中恢复过来。
3.问孩子积极的暂停是否会有帮助
老师可以这样说:
“你愿意让我陪你,还是愿意让一个小伙伴来陪着你?”
如果老师在班级里教过孩子们积极的暂停,她就可以问问小雨去暂停角冷静一下是否能帮助他感觉慢慢好起来。那些感觉自己没有归属感的孩子,通常会立即抓住让别人陪他们一起去的机会,他们这时候既可以冷静下来,又感觉到了自己有归属。
4.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可以这样做:
在小雨冷静下来并感觉好起来后,老师和孩子可以坐下来一起谈谈为什么小雨会感到伤心,并帮助他一起找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老师可以提醒小雨,扔积木事件的解决办法是在早上班会上头脑风暴决定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两个孩子得到了不同的对待。或者老师可以让小雨建议一个让他感觉公平的解决方案。
通过先处理伤心的感受,老师和小雨便能进一步开始解决问题了。
5.安排一个时间(冲突发生后)想出解决方案
头脑风暴
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当有人让自己感觉不舒服时可以怎么办?(后续行动鼓励积极成长,有助于预防未来的问题。)
表达感受,提供支持
建议小雨在下次感到伤心时可以来找她,并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表示老师会永远努力作一个好的倾听者。
班会分享
老师鼓励:“把这个问题放到班会上怎么样?”小雨说:“可以。”老师:“我们想了3个好办法。我相信你在下次感到伤心时会选择一个最管用的。”
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很多次,孩子才能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接受这些感受并找到以可接受的方式对待其感受的方法。
6.修复损失,做出弥补
对小雨的破坏行为该怎么办呢?
老师可以这样做:
当小雨用纸将马桶塞满并造成水溢出来时,可以让他帮忙进行清理。当小雨的感受和行为背后的信念得到处理,并且小雨和老师讨论过自己可以怎样帮忙清扫卫生间之后,小雨将更可能在清理卫生间的事情上合作。
要注意,讨论的焦点要集中在卫生间里的脏乱上,而不是小雨造成的脏乱上。这不是责备的时候,而是一起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时候。
当一个孩子毁坏什么东西时,让他承担起更换被损坏的物品,或处理所造成的损失的责任是合理的。这需要时间,但这种尊重而关爱的方式更有可能导致小雨行为的改善。
当关注的焦点是解决方案时,结果只可能是行为的一种改变。这样,报复循环就能被打破了。
7.努力帮助孩子感觉到归属感
要让小雨永久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老师就需要找到能让小雨在班里感觉到归属感的方式。
老师可以这样做:
老师可以在班会上或大家围坐在一起时,发起一次关于“当其他人想和我们一起做事时我们会感觉多么好”的讨论。
老师可以说他已经选择了小雨来给大家分发早上的点心。还可以问谁愿意和小雨一起做这件事。(此时,可能会有几只小手举起来,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帮忙的孩子。)
通过将焦点集中在谁愿意和小雨一起做事上,老师发出了一种与只是简单地问“还有谁想分发点心”不同的讯息。
随后,老师可以花点时间和小雨谈谈有那么多孩子举手要和他一起做事。当那么多孩子举手要和他一起分发点心时,小雨感觉好吗?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是在帮助小雨成为对班级有贡献的一员,并帮助小雨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大家愿意与其一起做事的可爱的人。这种过程对于帮助小雨形成对自己体验的不同信念,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