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手机成瘾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据调查报告,超六成中小学拥有专属的移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
而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少的学校也在利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扩宽教学场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
但同时,移动电子产品的不规范使用也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低头族”变得越来越普遍,且逐渐低龄化。
一到节假日期间,有不少的家庭都会因为手机的问题发生矛盾,父母会发现孩子放假在家什么都不做,就只顾着捧着个手机玩了。“吃饭喊不动,一管就跟你闹,做什么都不上心”。一说起孩子玩手机的事情,不少父母就发愁。
并且,不仅仅是孩子,一些家长自己本身也是重度的“手机控”,在工作之余也是拿着手机不放,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
甚至有部分家长将手机当作“哄娃神器”,当孩子哭了闹了,当孩子想要与父母玩耍时,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平板,便能瞬间让孩子安静下来。这种方式固然便利省事,但实际上却给孩子的身心发展、亲子关系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孩子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与娱乐的同时,也最容易受到手机的影响,成为手机的“奴隶”。
01
“锁在手机屏幕里”的孩子
手机成瘾,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1. 身体健康受损
身体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适当的锻炼。而沉迷于手机的孩子会将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手机上,长时间静坐,躺着,对他们的视力、身体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有研究发现,日均手机使用时间超过7小时的中学生报告更多的生理不适,如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头疼、情绪焦虑、注意力分散、睡眠质量下降、全身乏力,甚至颈椎、手肘、腕关节等出现炎症。
睡眠是机体复原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以及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极其重要。而不少手机成瘾的孩子都会选择熬夜玩手机,有的是一夜不睡,白天在课堂上补觉,不仅影响身体发育,也影响学业。特别是低年龄的孩子,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而长期的睡眠不足都有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 现实社交封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在网络上频繁地与见不到面的网友聊天、互动,生活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网络世界中去,而现实中与朋友、同学的交流减少。有的孩子可以在各种大群中成为“社牛”,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放下手机就不知道该如何交流。
有些孩子习惯了隔着网络的交流,当面对面时,他们会感到极其焦虑,手不知该往哪里放,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做怎样的表情,甚至出现社交焦虑,无法出门与人交流。只会在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却导致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流能力降低甚至出现人际交流障碍,难以建立和维护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而越是在现实中受挫,孩子便越是躲进虚拟空间的社交中。
并且,网络上的社交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实质性的陪伴和支持。有研究指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在现实世界的社交中却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水平,并且会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
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情绪和社会化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成为孩子情感支持的来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这一部分,是网络社交所不能代替的。网络社交仅仅停留在表面,属于浅关系。
尽管在网络上被追捧、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的关注好友,但回归到现实中孩子更加会体验到巨大的落差感和孤独空虚。而放下手机,去接触真实的人、建立起真实的联结,在真实的关系中互动,才是真正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也才能够真正找到自我的定位和自我价值。
3. 心智能力发展停滞,身心发展受阻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心智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理上,他们正处于脑智发育的黄金期;在认知发展方面,他们的感知、语言、记忆、智力、自我、创造力和道德发展等心智能力在此阶段得以培养和锻炼,发展出良好的心智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这过程中,孩子会有多个发展敏感期,包括语言、秩序、社交和阅读等,而若错过这些敏感期,这些能力发展也将受限,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而当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逐渐增加时,孩子的心智能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随手可得的知识,社交媒体只重复“喂养”给使用者喜爱的信息,形成“信息茧房”,既限制了孩子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会让孩子逐渐丧失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孩子习惯通过网络去了解事物,而不是在实践中,用自己的眼睛,双手去认识事物,这也大大抑制了孩子去探索现实世界,对事物的好奇心;
并且在网络上的信息知识都是经过他人主观加工过的,孩子仅仅是沉浸在众多信息中,而缺少了整合加工,形成自己观点的机会。这不仅仅剥夺了孩子分析、思考、自我判断、选择的能力,也阻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信息爆炸时代也给孩子带来了更多选择和诱惑。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专注于学习和思考,沉迷于游戏、网络等虚拟世界之中。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当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网络,他们所接受到的大部分信息也来源于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
那些大量的、未经审查管理的信息会塑造出扭曲的价值观,缺乏自主判断也让他们盲目顺从,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外物之上。
在纪录片《智能陷阱》中,心理学家指出在社交媒体大肆流行于青少年群体的当下,美国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甚至还催生出新的奇异病症,比如“图片分享畸形症”,指一些年轻人希望通过整容手术,让自己看起来更接近自拍中加了滤镜之后的样子。
02
掌握主动权,
关注屏幕之外的世界
不可否认,手机等电子产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也确实能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事物的存在有着两面性,而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有意识地去使用、利用它们,掌握主动权。
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针对“科技素养”的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手中科技运作的逻辑,认知到该如何去真正使用科技,感受科技的魅力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掌握着主动选择权,而不是被手机屏幕上一个个吸人眼球的推送、容易沉迷的网络游戏设计机制所掌控。
同时,也要让孩子意识到,屏幕里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屏幕之外的世界同样缤纷。
家长可以创设丰富的环境,激发孩子玩和探索的兴趣,引导孩子探索周围世界,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也要学会放下手机,注重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而不是让手机陪着孩子。良好的家庭支持是预防孩子手机成瘾的关键。
手机能带来的是一时的快乐,短暂且让人更加空虚。放下手机,重新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掌控感,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