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人物产生共情后,也读懂了自己的内心
作者:Weiwei
排版:艺儿
责编:艺轩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作文中引用到“读书使人进步”这句话,但是书籍到底使我们的哪方面得到提升了呢?答案从来都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当我们偷偷在课桌下面看晋江小说被老师当场抓包的时候,老师通常会教育我们说“看闲书影响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看书到底对我们是好是坏?到底什么类型的书籍才能促使我们进步呢?今天岩读就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书籍和心智之间的关系。
01
什么是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
心智,是一种能够理解自己以及周围人类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这些心理状态包括情绪、信仰、意图、欲望、假装与知识等。心智方面能力的缺乏与很多和人际交往相关的心理疾病有关。
心理学家将心智理论划分为两个层面:情感和认知。情感心智理论(affective theory of mind)主要包含发现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认知心智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mind)则包括推断和表达他人信仰、意图的能力。
情感心智理论和我们日常熟知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反社会人格有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很注重启发孩子的情感心智,鼓励孩子多去体会他人的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02
读书和心智理论有什么关系?
上文提到,情感心智理论对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都在通过特定活动来强化情感心智,从而推动创建和谐社会。读书就是其中一种强化情感心智的活动。
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人会认为爱看书的全是“书呆子”,其实,爱看书的不一定全是“书呆子”,还有可能是“书虫”,至少爱看小说的人不能称之为“呆子”。
Mar及其同事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阅读小说的人通常会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而阅读非小说的人却在社交能力方面表现较弱。同时文章指出,沉浸在小说情节中的人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共情能力(empathy)。
除此之外,小说似乎能让我们更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生活状态,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共同点。因此,一些心理学家提出,阅读小说时进行的拟社交活动(parasocial interaction)和现实社会进行的人际交往十分相似,二者类似于一种平行关系。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推测,对人物行为进行推测,这些推测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理解他人心理状态,推断他人情绪、意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心智(theory of mind)”。
03
什么书都能提升心智吗?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并不是所有小说都能锻炼我们的心智。一些爆款网文中的人物性格单一,所以其行为动机也是简单直接无需猜测,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并不会运用到心智方面的能力。比如某些爽文,文中的男主皆是天赋异禀却家道中落,但是他们总能凭一己之力打怪升级,最后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种爽文中的情节我们闭着眼睛都能猜出来,根本不需要揣摩推测。
因此,Kidd, D. C.和Castano, E在2013年的文章中提出,文学类小说才能提升心智。作者通过五个实验对比了读文学小说和不读小说的人在心智方面的能力,以及读文学小说和流行小说的人在心智方面的能力。实验结果发现,和不阅读小说或阅读流行类小说的参与者相比较,阅读文学类小说的确可以提升参与者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心智能力。
文学类小说相对流行网文来说人物形象更丰满,书中所虚构的世界更复杂,人物的性格并不能用好与坏这样的单一词语概括,人物的动机也通常出于各个方面的考量,因此,在阅读文学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运用自己的心智能力。
就比如大众熟知的文学类小说《白鹿原》,书中的“黑娃”在初期以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走进大众视野,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然而这样一个叛逆者最后却回到白鹿村认祖归宗,拜祠堂进行祭祀,彻底背弃了自己的信仰。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出身背景来揣摩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心智得到了锻炼。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多少都理解了为什么世界上的所有文化都建议我们多读书。阅读小说的确可以提升我们的心智,锻炼我们认知能力、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在茫茫书海中,我们不妨多看看文学类小说,通过作者营造的复杂世界锻炼我们的心智,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真实世界中各色各样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