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灵魂满目疮痍,我的欲望永无止境 |《空洞的心:成瘾的真相与疗愈》
作者:periscope
编辑:伍圩
美编:N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瘾君子。
在全球范围内,药物成瘾问题始终令人无法忽视。
《2023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毒品使用者超过2.96亿,较十年前激增23%,而药物成瘾者数量达到3950万,十年内飙升45%。
《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我国禁毒工作成效显著,但截止2022年底,仍有吸毒人员112.4万名。
这件事听起来好像很遥远,然而,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所生活的人间,与成瘾者所处的炼狱,并非同一个世界。
这是因为,我们与他们,其实没有本质的区隔。成瘾并不是“是”与“否”的二分判断,而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都会发现,自己也身陷其中。
再看一集就去睡觉!
再刷五分钟就去写作业!
……
对于寻常人而言,探寻成瘾的真相并不仅仅意味着对他者的探索与共情,更多的,是在成瘾者“生命的黑暗历程中,描绘出我们自身的轮廓。”
01
认识成瘾:成瘾的关键标志
说到成瘾,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海洛因这样的毒品。而说到其危害,又常常想起毒品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但实际上,不是只有药物成瘾才值得关注,行为成瘾也应该被看到。
更甚,成瘾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个方面,它无法从单一的视角简单概括。
你是否曾在短视频的海洋中难以自拔,彻夜无眠却并不真的感到快乐?
你是否曾为购买周边而省吃俭用,钱包见底却发现欲望永无止境?
你是否曾试图用工作填满时间,只因难以面对闲暇时内心的空洞?
……
这些都是行为成瘾。因此,要想完整的还原成瘾的面貌,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其核心特点,而不是以有限的框架去理解它。作者指出了成瘾的几个关键标志:
//冲动:强迫性地采取该行为,并先入为主地关注它
在撰写这篇推文时,学堂君每写下一段话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开始刷朋友圈和小红书。虽然鲜少在其中有所收获,但每每回归“正事”,心头总还悬着一颗石头,担心几分钟没看手机,会不会错过了什么。
这种“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就是一种冲动。
2017年《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年轻人中,73%会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社交软件,71.3%即使是工作或开会也会常常打开社交软件查看是否有人发信息给自己。
这种无时无刻不在,且“性价比极低”的行为冲动,就是成瘾的第一个关键指标。
//控制受损:难以自主停止或减少该行为
再玩半小时,到整点就不玩了!
看完这集吧,看完就去学!
……
在尝试进行自我控制时,我们内心的小孩常常会开始“讨价还价”,做出一些看似坚定的承诺。然而底线的下滑是没有终点的:过了这个整点,还有下个整点;看完了这集,还有下一集。
对成瘾者来说,自主的停止成瘾行为堪称天方夜谭。
//顽固:无视负面证据地持续或重复该行为
物质成瘾者没被宣传过毒品的危害吗?依赖手机的我们没被批评过浪费时间吗?
成瘾行为的负面后果就像房间里的大象,它实打实的存在,却被强行无视。“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冥顽不灵,也是成瘾的关键标志之一。
//复发和渴求:无法满足后的不满和渴求
关于成瘾,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当你对某种物质或行为产生戒断反应,就意味着你成瘾了。然而,成瘾往往带来戒断反应,但出现戒断反应并不意味着成瘾,渴求和复发才是对成瘾更准确的形容。
很多药物都会导致戒断反应,如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在患者骤然停药后,往往会出现失眠、眩晕、头痛等高度不适的停药反应,然而这些患者对药物没有难以抑制的渴求,甚至很多抑郁症患者对药物治疗非常抵触。
02
成瘾的意义:天堂之钥还是地狱之匙?
真的,什么是成瘾?它是一个标志、一个信号、痛苦的一个症状。它是一种语言,告知我们一个必须被理解的困境。
《空洞的心:成瘾的真相与疗愈》这本书的标题明确的点出了成瘾背后的困境——心灵的空洞。
就像当我们的肉体遭受创伤时,我们会寻求止痛药的帮助,当我们的心灵出现伤口,我们也会尝试自我治疗。
对健康的个体而言,我们处理心灵创伤的方式是寻求爱和安抚,而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行为成瘾者通过购物、工作、互联网来麻痹自身,物质滥用者转投成瘾药物的怀抱。就像书中所讲的,成瘾物是“爱的不良替代品”。
研究表明,儿童期遭受的心理虐待与忽视能够正向预测成年后的手机成瘾行为[1]。而更严重的情况里,几乎所有的硬核物质滥用者都曾遭受过虐待。强暴、殴打、羞辱、拒绝、抛弃……
当这些物质滥用者被问到为何使用毒品时,无一例外的,都提到对内心空虚的填补,和对生活痛苦的逃避。
对不顾一切逃离内心空洞的物质滥用者而言,成瘾药物就是他们的“天堂之钥”,减轻其痛苦,扫除其迷惘,赐予其幸福。然而这种方式只能做到短暂的缓解内心的痛苦,却无法解决真实的外部问题,甚至会影响个体的经济、身体、心理和社交状况,让外部问题进一步加深,也让个体更加依赖其抚慰。换而言之,成瘾药物是“披着羊皮的狼”,其本质是一张通往地狱的单程车票。
03
神经过程:成瘾大脑的真相
那么,成瘾是如何形成的呢?成瘾者的大脑与寻常个体有何不同?接下来,让我们从神经过程的角度,来看看成瘾大脑的真相。
//阿片:依恋奖赏系统
阿片系统是依恋和爱的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担任化学信使的蛋白质分子叫做内啡肽。不幸的是,吗啡及其他阿片类物质都能与人脑中的内啡肽受体进行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内啡肽受体成为“阿片类物质成瘾的分子之门”。
在正常情况下,当孩子感到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时,父母充满爱的反馈会使内啡肽冲刷大脑,缓解孩子的不适。而如果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反馈,内啡肽就不会释放,孩子就只能通过吮吸手指、左摇右晃等并不完善的应对机制来逃避痛苦。而在成年之后,那些无法从父母那里接受到足够的关怀的孩子,则更有可能使用阿片类药物来获得满足感。
简而言之,我们的内部的依恋奖赏系统效率越低,就越有可能摄取药物,或做出其他具有奖赏性的强迫行为。
//多巴胺:激励动机系统
多巴胺系统是动机的管理系统,在启动和建立药物摄入和其他成瘾行为方面最为活跃。它是强化所有药物滥用模式的关键,不论是酒精、阿片类物质、尼古丁还是大麻。
可卡因等药物通过拉高脑内的多巴胺水平使人感到兴奋,但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特定的多巴胺活跃水平,这种虚假的高水平多巴胺冲击会让大脑启动自我调节机制,通过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来恢复机体平衡。然而我们的大脑产出多巴胺的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巴胺受体的减少会导致成瘾者在没有使用药物时无法得到足够的多巴胺激励,因此感到缺乏精力、没有动力,更加需要人造化合物来进行刺激大脑。
通过拉高多巴胺含量的强化方式和建立多巴胺耐受的长期影响,成瘾药物将物质滥用者牢牢套住。
//前额叶皮层:自我调节系统
前额叶皮质被称为情绪脑的“守门员”。在这个区域,情绪冲动受到评估,一些被允许而得到执行,一些则被抑制。“近期的研究显示,重复的药物使用会导致大脑中的长期变化,并破坏自主控制。”长期的药物使用让“守门员”不再恪尽职守的完成冲动抑制的任务,这无疑是一个噩耗。
而更糟糕的是, “守门员”不只是无能,还会主动教唆和助长它的敌人。
前额叶中的眶额皮质负责基于当下信息和过往经验,评估刺激的本质和潜在价值。正如前文所述,对许多物质滥用者来说,成瘾药物是他们的“天堂之钥”,帮助其缓解痛苦、孤独和焦虑,而由于这种过往的经验,他们的眶额皮质已经被塑造得一面对问题,就自动产生对成瘾药物的强烈渴求。心理学研究把这种过程称为显著性归因:给错误需求(成瘾药物)赋予很高的价值,而贬抑真实需求(解决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我还有可能摆脱这个“瘾”吗?
04
成瘾的疗愈:五步法
在《空洞的心》中,马泰基于UCLA医学院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案设计了“五步法”,来帮助成瘾者超越那些短暂而强烈的念头,重新掌握对生活的控制权。
//步骤一:重新标记
重新标记意味着正确的认识成瘾冲动虚假信念的本质,并将之标记出来,避免与现实需求相混淆。
当你强迫性的想要拿起手机,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并不需要看手机,我只是有一个‘我必须看它’的强迫想法,虽然我确实有一种迫切的感受,但事实上,没有发生任何迫在眉睫的事情。”
//步骤二:重新归因
重新归因的目的在于将成瘾冲动与其真正的源头相联结。你需要清楚,这种冲动根植于遥远的童年,它代表了大脑某些部分多巴胺或内啡肽的“饥饿”,也代表了未能满足的情感需求。
//步骤三:重新聚焦
重新聚焦意味着找点别的事情干,将大脑的焦点放置在其他的你喜欢且享受的事情上,从而为自己争取时间,避免投入成瘾活动。
这一步的目的,是教会你的大脑它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不是必须服从成瘾的召唤,它也可以做出其他的选择。
//步骤四:重新评价
重新评价意味着重新认识成瘾的价值,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文不值。
正如前文所述,成瘾的大脑会赋予成瘾物错误的高昂价值,而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去认识这种显著性归因的巨大谬误。成瘾物并不能我们供给爱和活力相关,这些美好的体验只有通过真诚的亲密关系、创造力和踏实的努力才能获得。
//步骤五:重新创造
目前为止,生活塑造了你,而现在,是时候让你来塑造生活了。
告诉自己,虽然根植于大脑回路中的自动机制操控了你的行动,但你仍然坚韧、仍然拥有勇气和能力,去创造一种不同以往的生活。
结语
马泰为《空洞的心》撰写的结语被命名为“回忆与奇迹”,但他并未使用成功的案例来为我们树立希望,而是描写了一些患者的日常:
在殴打和性虐待中成长起来的霍华德,也渴望“对这个世界有所回馈”;与肝癌作斗争的海洛因重度成瘾者史蒂维,也会像孩子一样随着玩具音乐熊舞蹈;在佩妮的支持下,贝弗利与孩子有了联系,即使人生已经跌入谷底,她们仍然建立了闪光的友谊……
这本书里没有世俗意义上彻底的成功,因为在痛苦的童年成长起来的大脑很难摆脱旧有的模式,社会的结构性歧视也让这些人几乎无法逃脱既定的生活模式。
然而, “从隐藏的资源中,生存的奇迹以惊人的力量再现,就像从地下涌出的间歇泉,穿透裸露的土地、页岩和冰层”,即使成长于如此贫瘠的土壤,生命仍保留其向善的本能,这才是最大的奇迹。
就算成瘾,也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加博尔·马泰将多年来在一线为重度成瘾者提供帮助的丰富经验与深刻感悟凝练于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面对成瘾问题更为广阔和新颖的视角,不仅看到成瘾本身,也关注其背后的个人创伤、神经机制、家庭问题与社会现实。作者对成瘾者生活的描摹充满人道主义的关怀,对成瘾的神经、家庭、社会机理的阐释鞭辟入里,提到的众多反常识真相也让人颇为印象深刻。总体而言,虽然本书撰写的背景与国内的现状大不相同,其中呈现的新颖视角、科学知识与改变方法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