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父母后,我终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来访者玉兔捣药 | 作者
Lilith | 编辑
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难以度过的坎儿。
我也不例外,经历了两次。
只是我的坎儿,从一出生就有了,却到十几年后才爆发。
庆幸的是,那两次,我都做了很正确的事——去做心理咨询。
如今回过头来看,那个在濒死中依旧不放弃自救的自己,真的很强大。
今天我想分享的很简单:
两次相隔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对我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01
第一次心理咨询
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
现在想一想,第一次心理咨询,已经是16年前了。
我刚上高一。换了新班级后,一切都很陌生。和班里的同学也关系疏离。总觉得小时候的噩梦又回来了。
时间往回追溯。
因为我妈早产,我生下来就是一个腿脚不太方便的孩子。爸妈没有放弃我,他们从不特意强调我的残疾,而是鼓励我积极治疗,努力锻炼。
他们常对我说的,就是要努力、争气,要出人头地。
所以,我像正常的小孩一样,读小学、升初高中,照着正常小孩的轨迹走。只是走路慢一点,姿势不好看一点而已。
幼儿园时,小朋友只会好奇我为什么走路和他们不一样。
到了小学时,好奇演变成了霸凌。
被小男孩们取绰号、打骂,反抗却打不过。这种情况,从小学持续到高中。
直到现在,我还是想不通:
为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不懂事,我却没有被欺负;小学之后开始懂事了,反而会欺负人呢?
时间回到高一。
也许是长期的情绪积累,也许是对新班级的不适应,加上同学对我的指指点点。
我越来越厌学,每天即便强打精神,还是会害怕去学校。
直接导致高一的第一场考试,成绩一塌糊涂。
拿到成绩单时,愧疚感勒紧了我的喉咙,我不知道怎么向爸妈交代。
妈妈发现了我的不对劲,听我讲发生什么之后,就帮我预约了心理咨询。
第一次去做咨询,我非常忐忑。即便知道会保密,还是担心咨询师会把我和他说的话,告诉妈妈。
但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没那么紧张了。那是一个男性咨询师,说话声音很慢,不急不躁。
最重要的是,他的态度平和,和喜欢说教的父母、老师完全不同。我感受到他把我放在了和他同样平等的位置上。
在他的询问中,我慢慢说出所有痛苦。
对考试失利的愧疚、对不起父母对我多年的付出。
父母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培养我,我却那么差劲。
在不断地自责中,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咨询师耐心地听完后,却说:“可是,我觉得你有很坚强的一面。”
惊愕中,我听到他开始肯定我。
肯定我这十几年来配合父母治疗身体的艰辛。
肯定我这么有毅力坚持训练,最后不需要拄拐杖也可以好好走路。
他还给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比如怎样去寻找朋友的支持,怎样去和老师反馈。
学习上,不需要一直只盯着最后的结果。一点点慢慢做,才能一点点变优秀。
那时我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让父母认同的优秀,从而把自己逼得太紧。但其实,我已经做得够好了。
我也明白了要为自己而学习、而努力。这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走向。
高考后填报志愿,我没有选择仅仅只是让父母满意的专业,而选了自己喜欢的社会学。
可以说,是心理咨询,给了我第一次有勇气做自己的机会。
02
第二次心理咨询
将我从悬崖处拉了回来
第二次心理危机,发生在2019年尾。
那时,我在工作中有些受挫。
因为自己把这份工作看得很重,很想做好,所以就算领导给我布置的工作量和KPI都超出正常负荷,我依旧扛下来,没说什么,但压力大得不行。
有时候手忙脚乱中出了小差错,我就会批评自己:“为什么你能力那么差,为什么你一无是处?”
当年12月,还发生了一件事:我最喜欢的艺人崔雪莉,自杀去世。
直到这一刻,当我打下这些字时,心还是很疼。那么美丽、有才华、会画画跳舞的女孩子,年轻得近乎前途无量,却不想活在这个世界。
再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疫情爆发,每天看着社交网络上的新闻,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控感,伴随而来的焦虑、抑郁,一天比一天更窒息。
工作的举步维艰、偶像的离世、疫情的种种,一块块巨石同时砸下来,我脑子里那根一直绷得很紧的弦,崩的一声,断掉了。
一种“不想活下去”的感觉猛地生了出来,半夜惊醒时,我决定第二次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这次的咨询师,是一个中年女性。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她是我想找的人。
因为她和我一样,行走不方便。
可是精神状态却和我很不一样,即便双手不方便,她依旧穿着花裙子、涂着指甲油,自信从容。
当我坐在沙发上开始和她的第一次咨询时,坐得比小学生还要拘谨。
咨询师看出来了,还没开始咨询,就提前给我扯了很多纸巾,说知道我会哭。告诉我在这里可以放松,不需要太紧绷。
她的举动,让我放下了戒备和警觉。
我并不是一个很爱自我暴露的人,可她让我感觉可以安全地倾诉。
所以,工作上的不如意,我全部哭着说了出来。
但那时,我依旧有所保留,甚至对自己的讲述有修饰和美化。
好像两个人在交换秘密一样,她开始先讲了自己的故事。
因为我们手脚都不太方便,所以面对的困难很相似。我经历过的,她都经历过。
听完她的自我披露后,我自然而然地讲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那种感觉,真好。
过后,我便开始了长期的咨询。
咨询师每次看似简单的“聊聊”,给我的帮助都是巨大的。
在这间咨询室里,她帮我发现了许多我忽视掉的事实。
比如,我成功地考上大学,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有一份正当的职业,租得起一间房间,自食其力地活着,还懂得在上下班之余进一步地探索生命的意义。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看重,非常优美的。
工作上的小差错,不代表我能力不行。人都不可能完美,人就是有时会犯错。
当我因为工作而情绪不好时,就先呆在那个情绪里,不要抗拒,感受它,再让它自然流淌过去。
那段时间,我也常常被想要自杀的念头困扰。
出乎我意料,她没有安慰我,更没有老生常谈地让我热爱生活。而是带着我一起找情绪的源头:
“你想自杀的感受有多强烈?”
“当你不舒服时,你具体感受到的是什么?难受?难堪?还是尴尬?”
有时我会表达不清楚内心过于复杂的感受,而有点啰嗦,她也不会嫌我烦,而是简明扼要概括出我想要说的,再反问我:这样说对吗?
顺着咨询师的思路,我发现自杀的念头虽然时不时从脑海中闪过,但没有很强烈。
而且每一次,竟然会有个声音回荡在脑海。
告诉我:“亲爱的,你不能就这么算了。”
咨询师:“是谁在和你说这句话?”
停顿了一下,我哽咽道:“我自己。”
原来,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关怀我的自己存在。
在最艰难的时候,她依旧没有放弃我。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听到「那个自己」的声音更强烈了:
“看到你现在对自己的感觉这么糟糕,我也很难过。但这些感受会过去的。我在这儿陪着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无法和你形容那一刻自己内心的震撼。
好像沉睡了许久后,突然醒了过来。
03
痛苦是一种信号
让我们做回真实的自己
往后,在一次次的咨询中,我们还谈了好多好多。
谈过我因为小时候的校园霸凌,而导致的容貌自卑。
她依旧用意向对话方法,指引着我去仔细看看那个自卑的自己,其实长得很好看。
在咨询师的鼓励下,我尝试着穿裙子、穿旗袍,变得更有自信,全然接纳自己的容貌与身材。
也谈过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我妈一生“为母则刚”,她用她的好强与勇猛,帮助我坚持训练手脚,可以正常生活。
但妈妈对我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在长期的成长环境中,内化成我内心的某种自我审视。
每当做得不够好,没有完成目标时,那个自我批评的声音,某部分是我妈的声音。我做的那么多事情,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满足她的欲望。
咨询室中,还发生过许多这样的顿悟时刻。
但如果你觉得,咨询是一件很舒服的事,那就错了。
深挖关于“我”的人生真相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成吨的痛苦、不适。
可是,即便在赤裸裸地自我分析后,难以接受真相,我依旧庆幸自己来到了这间咨询室,遇到了我的咨询师。
咨询师就像一个“加油站”。
在她的支持下,我拥有了勇气面对工作的挫折,也有了脑力去思考、衡量眼前的环境。
这些改变也反馈到了现实生活,工作变得更顺手了,我也知道怎么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睡觉。
如今,我还在持续的学习进修,最近正在赶论文中。
而我所有的付出,不是为了让外界满意,而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也开始放下追求完美的努力,承认自己已经尽力了,无愧于心。
我终于允许让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完整的人。
最后,我想给你几个咨询师教给我的小tips。
a. 每当陷入困境,感到自己不够好,从而自我批评时,可以写一封信。
但不是自己写给自己。
而是想象自己有一个非常明智,有爱心又关心你的挚友,此时,她遇到了和你一样的困扰。
从这个好朋友的角度,给自己写一封信。
b. 如果你当下的情绪特别糟糕,可以尝试给情绪命名。
因为,当我们说出“这是愤怒”“我感到害怕”时,通常能感到一些情绪上的自由。
不会迷失在情绪中,才能拥有如何回应它的选择。
c.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当你遇到挫折而感觉无能为力,或无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走出创伤时,心理咨询是一种可以帮助你走出低谷、发现自我的有效方法。
我想和你说,当你感到痛苦时,它不该被视为某种心理疾病。
这份痛苦,往往证明你在积极、努力地重新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力量、有感受的人。
痛苦是一种信号,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它想要对你自己说的话吧。
- The End -
为你推荐
经历艰难、感到痛苦时,不想轻易放弃自己的,其实是你自己。
心理咨询给予你帮助,听到内心的真实声音,重新找到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我们向你推荐这位出身专业、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
孙字稳
孙字稳老师是美国芝加哥劳耀拉大学牧灵咨询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11年,服务时长达58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孙老师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与内在心理家庭系统理论/部分心理学相结合,并借鉴其他理论流派的一些咨询技术进行整合取向,为来访者解决抑郁焦虑、情绪管理、童年创伤、人际关系、自我认同、个人成长等议题。
孙老师擅长于通过对来访者认知行为模式的探索,去发现导致来访者出现的问题和心理困扰,对引发困扰的根源进行疏导与处理,纠正破坏性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建立行之有效的新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
针对原生家庭的影响,孙老师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疏导负面情绪,探索内在心智,改变消极信念和错误认知,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以新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效果推动个人成长。
来访者真实评价: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孙老师特地开通3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8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400元。
如果你希望得到疗愈,可以点击下图和孙老师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