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冲突就胆怯,为什么我是冲突过敏体质?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冲突。
在生活中有一类人是冲突的过敏体质:
他们非常害怕与人产生矛盾,每当与别人的观点不同时,他们会马上隐藏自己的想法,附和对方的观点。
他们在关系中善于捕捉他人的情绪,当他人有一丁点情绪上的不耐烦,他们都会下意识的去安抚和讨好。
很少与人争辩,总是默默忍受、压抑委屈和不满。
就算矛盾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周围的人在争辩,他们也想赶紧劝和,息事宁人。
你也是这种冲突敏感体质的人吗?
为什么一个人会如此害怕冲突和矛盾呢?
01.
对关系的需要
很多人害怕冲突是害怕失去某段关系,而这段关系中一定承载着某种对他而言很重要的需求。
比如小时候害怕与父母产生冲突,因为如果我们顶嘴、反抗就会惹得父母更加生气、难过,这样我们就失去了父母的爱。
我是如此需要父母,需要他们给我提供物质和爱,所以我只有忍耐,只有妥协,才能确保自己不失去他们,于是我发展出了讨好和顺从来化解冲突。
02.
熟悉的应对模式
刚刚也讲了,早年因为对父母有需要,发展出讨好和顺从应对与父母的冲突,这种最早与父母形成的关系模式就成为了你最习惯和熟悉的应对方式。
长大成人之后,这种模式会被你应用到各个关系之中。
每当与别人有了冲突和矛盾,都会习惯性的用这套熟悉的老办法来应对。
有人曾经问我,我其实很想改变这种模式,为什么每次一到跟人起冲突的关键时候又缩回去了呢?
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在关系发生冲突的时刻会让你产生危险感,而人在遇到危险时最容易退回到他最习惯、最熟悉的模式中。
哪怕你平时看起来已经改掉了很多讨好的习惯,但是在发生冲突的那一刻,你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危险,你会不假思索的用自己最熟悉的办法来应对。
这是人为了节省自己的能量发展出来的本能反应。
这就跟学游泳一样,平时在游泳池练习的非常得手,一旦碰上溺水,第一反应确是先扑腾几下。
03.
害怕面对失败后挫败感
很多不习惯与人冲突的人在应对冲突时其实有点笨拙,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怼回去;
该怎样捍卫自己的边界;
该怎样增强自己的气势;
该怎样在不破坏关系的情况下还让自己少受点委屈。
他们欠缺技巧并且顾虑重重,于是每次都体验到很深的挫败感:
经常嘴笨怼不过别人;
经常不知道该怎么样为自己捍卫边界;
经常一吵架就胆怯,全身发抖,蜷缩;
经常担心万一起了矛盾破坏了关系我该如何收场。
当一次次应对失败,人就会越来越害怕这种失败带来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让人感觉到自己很弱、很渺小、很自卑,从而产生我不行、我不好、我不对的负面信念。
为了避免再次体验这种负面而糟糕的感受,他会选择从此尽量避免冲突和矛盾。
04.
如何更好的应对冲突
冲突是关系中无法避免的,如果只会用讨好和顺从去息事宁人,会让你感觉很压抑、很委屈,可能以后你就会害怕与人靠近,逐渐害怕社交。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冲突不会破坏关系,压抑才会。
很多相互有冲突的人到最后其实关系还不错,因为通过争吵我们可以看到彼此的需求和真实观点,这样就有了机会去解决问题。
一味的隐忍和压抑,终究有一天会忍无可忍,于是,要么歇斯底里的爆发,破坏关系、伤害对方;要么就是决绝的离开,强行切断这段关系。
所以用讨好和隐忍换来的关系,终究是不长久的,忍得了一时,忍不了一世啊。
所以我们可以在冲突来临时,先让自己冷静片刻,然后明白自己的立场和边界,并且大胆的在此时表达出来,做到不卑不亢。
多去练习,在关系里面练习应对冲突的新模式,这样你就会越来越熟练,即便偶尔还是会退回到旧的方式,但是至少我们有了新的成功经历,就会少了很多挫败感,增添了许多笃定感。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便你对关系有需求,你也是有资格做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