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避免“鸟笼效应”
什么是“鸟笼效应 ”呢?为什么叫“鸟笼效应 ”而不是“狗笼”或是“猫笼“呢?
其实这背后是有典故呢,请继续看下去吧因为你就会知道这“鸟笼效应”的由来和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何其重要的角色,一定要把这篇文章看完喔!
话说在1907年时,上世纪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不是“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而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已经从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学退休了而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有一天,他们两人一时兴起就来个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却不以为然地说:“你就继续吹吧,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这一次你就等着输吧。”
几天过后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就送上了一只精致的鸟笼给卡尔森当礼物。
卡尔森笑着说:“我只把它当成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而已,你就别费劲了。”
当卡尔森以为他赢定时,每想到只要有客人来访看到他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时,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呢?”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这是人家在我生日时送我的工艺品礼物而已。”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所以逼于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来填满那只鸟笼。
所以,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就这么来的了。
其实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它又被称为“鸟笼逻辑”(Birdcage Logic),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据说其发现者是詹姆斯,但实际上这是各中文翻译者对其引用的不重视,是我们社会上以讹传讹的不良风气。再加上“传声筒效应”的影响,这让我们在网络空间本身和从中获取资料时无法获取未被扭曲的知识。说了那么多还是回归主题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这个“鸟笼效应”就是在告诉我们当人们在收到鸟笼后,通常会有两种选择:要么买只鸟回来,要么把鸟笼丢掉但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而忽视后者,在自己的心中挂着一只“鸟笼”然后不断地往里面填满东西,这就是我们人生很多烦恼的根源了。
“鸟笼”可以是别人送的东西或别人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买的任一物品或是自己的一个想法等。
鸟笼效应,只是众多心理效应之一,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看个人怎么去使用它。只是更多时候我们都身处鸟笼而自己都不知道而已,可能这就是老话常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
我们要如何避免生活中鸟笼效应的枷锁呢?当你察觉自己或身边的人就要成为笼子的俘虏时可以试用以下这三个方法来避免被困在“鸟笼”里了......
1、避免直线思维
我有一位年轻时曾在日本和美国留学的硕士才女朋友,虽然已经将近花甲之年了,但前几年因为患了抑郁症,所以没了之前做编辑总监的工作,而且去年的疫情也让生活水平陷入了窘境,性格很犟以为自己是读书人所以很喜欢以自己有多么有才华的口气和人说话但这可能是文人的傲骨吧。
前些日子找我诉苦说之前通过我认识的房产中介女老板说她读那么多书有用吗,还不是不能像她那样赚到衣食无忧的财富,女老板说看她是个会讲日语又懂得编辑英文的人才所以才愿意栽培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房地产中介让她可以像她那样赚到大钱。
我就给她说按照她的八字和性格学的分析,她的才华是在文艺上而不是在房地产中介,叫她好好把心思专注在她的天赋上而不是让人家给个漂亮的笼子她她就要把自己关进去让她适应鸟笼的生活,就像庄子钓于濮水那样逍遥自在不香吗?
2、懂得断舍离
当别人送我们或自己不知道去哪里拿回一只“鸟笼”时,通常我们都会有两种选择,一是买一只鸟回来养把那空的鸟笼填满,要不就把鸟笼弃之不理但大多数的人们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如果把鸟笼丢了会造成心理上觉得损失了什么,而拒绝了别人的“鸟笼”也怕会得罪人,显得自己好像不通情达理的样子。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到底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它又是否适合自己呢?因为贪小便宜或觉得不好意思只会带给我们很多麻烦,徒增烦恼罢了。对于我们不需要和不适合自己的,要勇于断舍离,敢于把心中的那只“鸟笼”丢掉。
要记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一味的跟风,以为人家能我们就能但其实人家是人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要演,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不要缘木求鱼,要找到自己的路,不适合自己穿的鞋何必去把自己的脚切割掉来配得上它呢?
3、控制自己的欲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拼命熬夜加班挣钱,努力追求去买更多更高档的东西但如果让他们说出需要它的原因时,相信很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为什么想要爱马仕包包或更大辆更多辆轿车呢?因为别人如明星名人有,如果我没有的话表示自己过得不够成功,没有别人混得好,感觉很没有面子。
所以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别人有的自己不管怎么样都也得得到它。如果别人没有的,也要率先拥有它以显示自己是比别人更加成功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
虽然星爷说过:“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但也要知道德不配位,志大才疏只会令我们更快走向堕落和灭亡而已。
因此要简化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好好的把握时间来提升自己,要记住“花若盛开,蝴蝶自来”,当实力配得上自己的才华时那时你想要什么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所以在生活上要避免“鸟笼效应”的话离不开我们自己定期的自省和良师益友的提醒。这就是我们必须走的自我成长之路了。
你喜欢我这次的分享吗?喜欢的话记得继续关注,你的关注是我的动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