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本质是什么——《寄生虫》影片有感
寄生虫—一部想看了很久而不敢看的电影,在必须写今天这个题目时,我有目的性地去看了这部极具争议的电影,看到一半真的不想看下去。
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对比了穷人和富人的思想特征,追求美好生活没有错,但是超越了道德底线,执着不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会令人沉沦在贪婪的欲望中不能自拔,而大部分的评论都是一致对外,抨击韩国社会制度,这是事实真相的全部吗?
那天听到一个家长说他亲戚的儿子在学校的遭遇,让我觉得不健康的人格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那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动不动就给父母打骂的环境下,当他的父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正在补救的时候,孩子被老师排挤,而这位班主任老师甚至拉拢家长和同学一起排挤他。
是什么让这位老师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认为只要不要这位同学,把他排挤出去,班上的成绩就会提高,作为老师的好评就会增加吗?学校就会觉得老师的表现是优秀的吗?
我大胆的猜测一下,这位老师可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父母一直对于她很高的要求,不能输,不能犯错,要努力,要往上爬。于是不允许自己有犯错的机会,遇到扰乱班级秩序,出手打人的人更加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
你看就是你错了,就是你不对,我排挤你就是为民除害,这是真的吗?后来这个孩子转学了,真的把他赶走了,就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吗?
那么我在思考人存在这个社会上的本质是什么呢?
如果基宇臣服于自己的出身,不拿别人做比较,就不会做白日梦,梦想着不用努力就能过上美好生活。对于伪造学历证他还合理化的说:“这是提前拿到的在校证明。”
如果上面那位班主任老师,已经想清楚她为什么要做一位老师的话,她可能会协助这个孩子,增加他的责任感,协助他走出来。是通过教育的意义获得自己的自我实现,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把人赶出去来实现自己的政绩。
我想我们已经不是在原始社会,那种只有你死我活的方式才能生存。我们的祖先学会了用工具让寿命延长,学会了沟通合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神话。
我请你相信你的存在就是意义。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与人为善,沟通协助,这个社会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到:“我们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犯罪,为什么不研究遵守法律、社会认同、社会良心呢?”如果健康的个体能很好的利用这些不良的经历,作为丰富自己心理营养的资源,那么我们可能看见基宇因为出身不好,而更加努力的方式去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当
我们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开放、接纳和包容时,我相信基宇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改变他现在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像优秀的人学习,用实际的行动达到自我实现来获得幸福感,人的存在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当我们能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获得更加健康和富有成效的方法,实现自己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女儿很喜欢跳舞,她在镜子面前就会陶醉地欣赏自己的舞姿,但是老师说她比其他人的骨骼都硬一点,可能需要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舞蹈要求的动作。如果我们不要跟别人不一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会放弃?会攻击?可能就会像故事中的基宇一样,因为不要贫穷,而陶醉在幻想的现实中。
就像那位班主任老师不要不好的自己,我想她会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领悟她自己的意义。在心理治疗上我们也知道这一原则,完全顺其自然地聆听,而不试图去教导、改变、证明或过度的帮助来访者,才能真正使其释放而实现疗效。
所以,当我们跟别人不一样时,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努力用更多的时间突破自己的局限,成为那个自己为自己感动的那个人。
我想在社会上还是健康的人比犯罪的人多,如果我们从孩子幼小的时期开始,在孩子身上种上温暖的种子,告诉他,你就是你,你会开出独一无二的花朵,就像花婆婆那样,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撒满了同理的种子,以后就不会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了,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