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在于付出太多,还不求回报
文:大将军郭 | 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日本电影,讲夫妻俩的故事。他们经营一家杂货铺,其实一切都由妻子打理,进货上货卖货和家务事都不需要丈夫操心,他只管每天发呆喝酒就好,偶尔还要心情不好打打妻子,整部电影都很灰暗,妻子辛苦,丈夫对一切不闻不问,最后竟然离家出走再也没回去过。
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很压抑,也曾感慨过,这个男人无能又负心,女主伟大又可怜。
直到最近我又见到了这部电影的现实版,却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A姑娘跟男朋友在一起多年,两个人家境都很一般,为了攒钱买房子省吃俭用,男友赚的不多工作也累,A姑娘体贴他,所以不论自己多辛苦,都会全部包揽家务活。下班回家先给男朋友做饭,吃完饭她洗碗打扫卫生,有时候还会接些私活忙到半夜。男友有时候也会主动帮忙做点什么,A姑娘都会以你刷碗不干净这样的理由回绝。有几次A姑娘生病,男友说叫外卖吧,你也休息一下,A姑娘说外卖贵,还是自己做吧。
总之,只要A姑娘还有一口气,她就不会让男朋友操一点心。
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每逢纪念日情人节,男友也会送礼物和花,但A姑娘都会嗔怪他,不用买不需要的东西,玫瑰花又不能变成首付钱。经过这么几次,他们没再过过任何节日,A姑娘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男友更是不会再表达心意了。
A姑娘的确贤惠体贴又懂事,或者说不该贤惠体贴懂事的时候也这么做了,只可惜并没换来对方的珍惜,男友借着换工作的由头,离开了北京,提出了分手。A姑娘问,理由呢?不是好好的吗?是我哪里做错了吗?为什么要分手?
男友说,你没错,是我的问题,我欠你太多,承受不了。
如果A姑娘来问我这个问题,我想说,你是个好姑娘,但你也真的做错了。勤俭持家没错、任劳任怨没错,错的是过度了,这段关系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存在,另一个人也绝对不该是个摆设。
爱一个人总是要用些方式来表明心迹吧?你愿意为他吃苦耐劳做饭洗衣,也至少该接受他为你系上围裙擦擦汗,你愿意为他艰苦朴素不添置新衫新鞋,也至少该对他的节日馈赠感到惊喜。然而,这一切都被抹杀了,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只是一方单一的付出,另一方只等着接受就好,一旦另一方想要投入和付出点什么,都被回绝和否定了。
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以为掏心掏肺,替对方打点好一切才是爱的彻底,他们爱的方式就是不停付出,绝不求回报,好像对方为他做点什么都是一种羞辱。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锁定对方,让对方死心塌地,“因为我对你这么好,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肯定会更爱我,更珍惜我。”
实则不然,你要让对方更爱你,怎么体现?他想表现的热情都被你赶跑了。
任何关系都不只是单向的投入,需要双方一起努力付出才能走得长远。如果你想要对方也重视这段关系、更爱你,同样需要他的不断投入。
列夫·托尔斯泰写道:“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
这句话不是没有依据。反复被验证的富兰克林效应提到,“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你要让他为你付出。
当时的实验结论依然适用于现在,假想你跟恋人在一起,是不是当初克服了越多的困难,投入了越多的精力和时间,你就会越珍惜这段关系?即便你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并不是那么让你满意,两个人在一起也并不总是其乐融融,你会立刻决定分手吗?
这个过程是你出现了认知失调,因为你的态度(对关系的满意度不高)和行为(对关系付出的多)之间产生了冲突,内心自然会产生焦虑和不快,本能反应就是想办法降低这种焦虑和不快。所以很多人会自我怀疑一番后放弃分手的想法,他们会想办法自我说服,告诉自己,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对方的,我们的恋爱也有很多美满之处。他们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使认知平衡,让心情平复,并且逐渐强化了“我很爱他”、“我对我们之间感到满意”等类似的想法。
这样看来,只要付出,我们就会加强对付出对象的喜爱,而越感到喜爱,就越会促使我们付出,这才是良性循环。
美国经济学家丹·艾瑞里也发现过类似的结论,投入越多的劳动(情感)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价值。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宜家效应”。当人们购买了宜家家具后,回到家需要花很多力气把它组装起来。看到亲手组装的家具,喜爱程度就会超过同等品质的其他家具。这种个人的付出会让人们更高的评价物品本身的价值。
所以,当一个人为你付出的时候,不只是为了平衡自己的认知而更喜欢你,他们在情感体验上也会产生变化。付出的过程当中,对方会感到愉悦,普通的家具都会因为倾注了心血而感到欣喜,更何况是一段关系和一个人。因为他的付出让这段关系建立、发展、焕发光彩,让它变得独特而富有个性化,自然会产生依恋的感觉。
我想起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我是出了名的“植物杀手”,养什么都会枯萎。只有一盆绿萝非常茁壮(他们说因为绿萝好养,我不听我不管,就是我养得好),我每天都会看看它生长的如何,还会定期浇水,对它爱护有加。但一次临时出差回来,我发现绿萝开始泛黄,我非常担心,发信息问朋友怎么办?他说,实在不行你再买一盆啊,反正都一样的。我说,怎么能一样呢?那是我精心照料过的绿萝!
其实,我知道,如果把我养过的绿萝和一盆造型差不多的摆在一起,我很难区分它们,但正是因为我对它投入过时间精力,我才会更珍惜它,觉得它与众不同。
当然,除了依恋和愉悦,为他人付出也会让自己产生价值感和自我成就感。这些美好的体验都会让一个人对付出和投入的对象评价更高,积极的情绪会持续、不断扩散。
我们常说要对自己好点,这种“好”可以理解为适度满足自己的需求。渴望别人对自己呵护和付出,也是一种需求,所以对自己好当然也包括欣然接受对方的付出和爱的表达。你值得对自己好,也值得别人对你的好,这才是对自我的肯定。
长期单向的付出对于你而言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贬损,其实也是给对方的轻视。也别担心接受付出就是亏欠,互相付出才是更加相爱的基础和动力,更何况,你有能力也有心意去回馈,不是吗?
作者介绍: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正在热卖。
今日讨论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一段关系中
单方面付出反而伤害这段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