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从源头追溯人类的心理
文:summer-s | 壹心理专栏作家
原题《人类简史读后感》
最近再看《人类简历》,非常棒的一本书,我只看了百分之二十,但是收获颇多,深深地被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想象力所折服,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红而又红专而又专的书本以及近似标准化的知识,关于物种,只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关于人类,相信人类是能够征服自然的,但是读了这本书籍,真是颠覆了以前很所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能我们被社会化太久了,忘记了初心。
很久以前人类这个大的属性下还是分很多的种类的,就像猴子分金丝猴、长鼻猴、狐面猴等等,现在的人类都是智人的后代,作者的见解也是非常的有意思,认为智人之所以从众多人种脱颖而出,是因为智进化出语言能力,也就是八卦的能力,这对于狩猎、种族的繁衍、部落的团结、进攻和厮杀的战略部署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智人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养家糊口”要么去征服和杀戮别的人种,要么去征服自然,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大型动物像猛犸象、剑齿虎等动物的灭绝都和人类发现和登陆新大陆的有关系,最近看新闻,搁浅的鲨鱼经过解剖发现都是人类的垃圾:欲望、塑料、沿海岸的其他垃圾,都是“智人”的杰作。
为了吃饱穿暖,智人偶然间开始种植水稻、谷物,穿着时尚又保暖的“兽衣”,慢慢的结束游牧生活,开始农业生活,但是问题来了,打理农田需要抗涝抗旱、除草施肥,全部都是手工操作,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脚酸背痛,食物也开始变得单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福兮祸兮,社会慢慢的就进化成今天的样子。作者并没有否定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但是看到了常人无法关注的一面而已。书中还是当今的人为什么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是因为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不懂的储存食物,竞争又很多,遇到了一颗坚果树或者甜食,往往吃到吃不下为止,因为下次再来的时候可能已经被别的动物吃的一点都不剩,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刻意控制高热量的事物的进食,但是我们的基因记着甜食和坚果的味道,饥饿的时候往往想到往往都是高热量的食物。
其实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当初的愿望都是让自己活得更加舒适,吃饱穿暖,但是现在的我们为了生存,总是在疲于奋斗,背负各种压力,身边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活着,真累。为了孩子能够在北京接受好的教育,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北京。众所周知,北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节奏快,生活成本高。在没有户口的情况下在北京大兴买的房子,却在海淀上班,每天在路上就要4个小时,孩子今年三岁了,为了能在东城区上个幼儿园,最近在筹钱想在东城区买房子,父亲得了肺癌,母亲没有工作,老公三高很严重,肩颈问题很突出,因为神经压迫的原因会经常晕倒,生活压力和家庭琐事,夫妻之间的感情很不好,妻子觉得丈夫不支持自己,丈夫觉得妻子一直在瞎折腾,我问她,累么?她苦笑着说,这有什么办法?
生活可以选择的,只要你愿意。去一个二线的城市,生活会舒适很多,不用每天4个小时在路上奔波,不用堵死或者挤死在路上,可以多时间陪陪父母、老公、孩子,精神上沟通很重要;不用每天快节奏的生活,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生活要优雅一些。多亲近自然,少一些繁华浮躁。
我建议朋友们去看看,对改变事物的认知,心理的起源都有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