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慧东

心理作者/精华答主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东,一个能让意象说话的心理咨询师。

题主当下陷入到一种强迫性循环之中,即每当遇上紧张压力的人或事,或者产生焦虑情绪时,就会不自觉地去摸脸,并试图努力扣平皮肤上的疙瘩,但破皮出血之后,又会因为受伤的脸和自己的不受控行为悔恨自责。这种自责之感可能在每天有意无意照镜子时或者触碰到伤口时都会被激发起来,好像很难彻底摆脱。每次有体会时,又会想到这是自己不耐受紧张、焦虑的后果,更加难受。

如果只是盯着问题看,确实不容易跳出恶性循环。不过这套循环系统中是否有Bug可寻呢?比如有没有哪一次例外,在你紧张时没有发生抠脸的行为?这些例外时刻可以成为改变的契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找到应对策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重回“例外”时刻,找到打破循环的希望。那个“例外”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习惯性的意识自我通常会用“但是”来否定它的存在。然而,任何“例外”情况都值得被认真分析。仔细回顾一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哪怕目前还较少发生,不过依然表明你有能力打破这种强迫性行为,只是需要找到触发这种自控能力的条件。要相信,资源就像地下的矿产,需要探测、确认和开采。

同时,我们需要看看那一刻的发生有没有可复制或利用的因素。比如环境因素、情绪状态,或者你使用了有其他方式(深呼吸、握拳放松等)来缓解紧张或焦虑?这些共同点可以帮助你找到触发自控能力的条件,并尝试在其他情境下重现这些条件。

那么,当再遇到让你紧张焦虑的情景时,你可以为自己主动创设让“例外”重现的条件。比如你可以握拳放松十次,你会发现抠脸的冲动没有那么强了。每一次握拳放松,你都可以告诉自己 “我意识到抠脸会影响我的形象。”“我找到了其他方式来缓解紧张。”“我知道抠脸其实是在伤害自己,我需要停止自我伤害。”……每当你成功克制住冲动时,都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反馈,比如对自己说:“我做到了!”或者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每一次的例外都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你可以从这些例外中看到希望,逐步建立信心。

而且,当更多关注例外情况时,你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发生转变,从“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到“我有能力做到,只是需要更多练习”。这种积极的心态是打破恶性循环的重要动力。

如果自己尝试有困难,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我们不仅仅是改善行为、解决当下问题,还可以探索“破坏”面子背后的心理需求,更完整地认识自己,

找到例外情况,找到打破恶性循环,建立更健康的行为模式和情绪管理方式,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够看到改变的希望。

祝好!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