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探教练/互动达人/心理作者/精华答主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

先来说说信任感,陌生人之间也有最基本的信任,但是对于自己的父母,人们的信任度会更高一些。可是题主文中说到,总忽视我的爸。
我们在亲人面前都无法敞开心扉,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已经塌陷。这种对至亲关系的不信任感,也可能是在我们的童年时候已经出现。
女儿与父亲永远有一种微妙的亲密,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亲密接触的男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亲没有恰当地表现出对女儿的爱,或者说在父女关系中经常遭受到严重的挫败与创伤,那么我们就会启动心理防御,隔离对父亲的爱,从而影响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
就如题主所写,我生病时用不了他,但我却必须服务于他?没道理的。

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和父亲做一次坦诚沟通,听听他讲讲儿时的经历,从不同角度了解父亲,感受他真实的生活状态。同时我们也要表达自己的不舒服,沟通不是为了问责,我们不必建立这样一种非黑即白的对立,不必理会是谁的错,无论父亲是否有错,我们只需要知道,不是自己的错就好了!所以我们也不必因所谓的道德感到内疚。

再来说说接纳,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个概念:接纳和改变互不冲突,因为“接纳”并不等同“安于现状不改变”!我们的脑海中或许会有这样的想法:“父亲从来不好好照顾我,这就是事实”。“父母生孩子就是为了有用,你认命吧”!仿佛接纳自己就是向现实妥协,不去做出调整和改变。其实真正的接纳是不带任何评判的眼光去主动承认和接受客观存在,虽然它可能令你难过、伤心和不自在。

试着问问自己,想到报应,是内心什么需求?感到恶心,又是内心什么需求?
都说真正的“原谅”是彻底接纳,在无意识层面,你不能接纳的一个因素,可能就是你没有真正原谅自己,你的许多愤怒看起来朝向父亲,其实是指向自己。所以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

心理学上说道,入骨的恨与铭心的爱是同质的,都是一种因期待而发的情绪。然而期待不能实现就去否定这个期待,那就类似于 “酸葡萄”的故事。爱是容易受伤的,当我们滋生出恨就好受多了,因为我们恨一个人就会总去想他,就会去合理化自己的情感纠缠。既然父亲去年有表达你在外地辛苦和不容易,希望你回家。那就让我们鼓起勇气,直接和父亲说出我们对他的爱!

有空陪伴父亲走到大自然中,去听取蛙鸣,闻鸟语花香,感受美好的生活,放飞愉悦的心情。生活是个循环,你会为它打结,也会为它解开。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