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

Lv3  小海星

优质答主
题主好,看了描述。你已经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还经常回忆起成长经历,在你的记忆里父母对你是冷漠与忽视的,给你带来过很多伤害。确实,家不但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成长中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家不仅是满足物质需要的地方,也是满足精神、心理需要的地方。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持久的,非常能理解你的心境!下面我们一起聊聊。

你说不确定父母是否真的爱你,应该说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父母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你的父母努力赚钱、攒钱,可以说在你们长大成人之前长期无私的付出,这个应该是爱的最基础表现。只不过他们对爱的理解、爱的方式与你内心中的需求有偏差,所以你曾经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总能举出爱你的例子,但在你看来这个可能不是你要的爱或者说是不够的。这就是你们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两代人观念上的差异。
“母亲需要不停疯狂地赚钱才能获得安全感”,我能读到两点:一是母亲的成长经历中非常深刻地感受过钱的重要性,可能她一度生活非常艰难;二是,母亲是一个好强、有闯劲的人。你说“她同时又很舍不得给我们花钱”,可能还是源于她对安全感的感受,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有多少积蓄才是安全的,她心里边有一个判断,她选择了细水长流也不能一日断炊。
“我的父亲更多地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你看来是父亲不作为,从另一个视角就是父亲不“做主”,可能是话语权或者家庭里谁说了算的问题。如果母亲是强势的,父亲就可能相对弱势,这是他们之间相处磨合之后形成的模式。你说“我嫁在五百公里外的异地,我从怀孕到生孩子到坐完月子,他都没有来看看我”,这背后有很多信息需要理清,当初你远嫁时父亲是什么态度,他长期的性格是不是不愿意面对陌生人,他内心中是否觉得母亲就可以代替他,只要母亲去看你了也代表了他,那时候他的身体状况怎么样,等等。
总之,父母有他们的成长经历,形成他们的个性特征、家庭观念以及对子女表达爱的方式,我更愿意认为他们是能力上的缺失,而不是没有爱的意愿。比如:他们的观念中做了这些这些就是对家庭和子女的责任,他们可能根本无法感知子女的更多爱的需求。
原生家庭虽然重要,也毕竟是外部环境,其实任何外部环境都无法直接伤害到一个人的内心,而自己对外部环境的解读才是自己喜怒哀恐的根源。换一个视角,知道父母其实是有意愿没能力,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遨游。自己从内心中找到解读父母的视角,是摆脱原生家庭伤害感的方法。
其实以上还不是最重要的,你常常有原生家庭的痛苦回忆,反而应该关注你在现在家庭中的感受。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回忆往往与现状密切相关,开心快乐的状态下更容易回忆起美好的过去,或者坦然地面对过去的不容易;现状不快乐的状态下更容易回忆起痛苦的经历,或者负面地解读过去。你可能更需要探究一下自己当下的生活感受,家庭关系等等。还是换一个视角和观念,现在这个就是我自己的家,老公、孩子、公公婆婆都是要朝夕相处的家人,我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地尊重他们、爱他们,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我的爱和善意,反过来给予我或者让我体会到被爱着。这是爱与被爱的能力。
你说,父亲去世了,妹妹与母亲水火不容搬出去了,所以相当于没有家了,其实只要母亲健在就有娘家,心中有家、家就在。探究一下,为什么觉得没有家了?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也希望能够得到你方便时的反馈,以便让我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祝好!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