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Zhi

咨询达人/精华答主
你好。约好的访谈被放鸽子确实很让人生气,不过要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需要更多的信息,这里只能做一些比较表面的揣测。

首先从关系层面来看看,如果这些人本是陌生人、做研究过程中才找来的访谈对象,那么他们跟你缺少关系基础。中国社会是关系社会,陌生人可能会觉得没什么关系就没有承诺的约束力。当然,答应的事最后爽约是不妥当的,但有些人的确缺少重承诺的意识(或者对承诺给了许多弹性,随关系而定)。

如果这些人跟你原来就是认识或熟悉的、却因爽约而拉黑,或许他们当初的“答应”其实是敷衍的。有些人不知道如何直接拒绝别人、难以说“不,我不想这样做”,但心里面是不愿意的。他们到了要兑现承诺的时候就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拖延、拉黑都是典型的回避行为,当时做不到拒绝、到了最后还是无法直接承认自己的真实想法。至于回避背后的心理成因就比较复杂了,通常跟成长经历和个人特质有关。

我之前上社会学课的时候,听老师讲社会学调研的困难,好几个老师都提到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邀约调研对象、或者实地调研都困难重重。不知道你的调研是针对哪些群体的,但可以想象过程中也有诸多不易。或许可以把被拒绝、和no-show纳入项目的考虑中,在时间、成本规划时预留一部分比例,找人的时候多一些back-up。

在邀约访谈的时候,或许可以探测一下邀约对象的背景和喜好,看看能不能增加一些承诺的约束力。或者向他们做出说明:如果这件事他们觉得有困难可以直接告诉你,你能理解、会再做其他打算。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