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玲

故事达人/优质答主

题主好!

感恩遇见,感谢题主带来我国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问题,这不仅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也是具体到每个家庭的现实“难题”哦。


做一个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中国母亲,或许正是处于“身在此山中”吧,一个孩子远走高飞,异国留学生活,家中老人都进入了70岁以上,结合具体感受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来解读一下题主带来的话题: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亿。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等等,除了生活设施上的,心理健康的精神需求也同样重要。—— 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作为年轻一代,或是心理学人,该怎么去真正做到照顾身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例如自己的爸妈、爸妈上一代。


—— 这真是个“家家难念的经”呢! 不同的老人,比如长期居住环境不同,城市/乡村;文化习俗不同,固守传统/相对开明一点;人生三观不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一代人只管一代人OK......


—— 在现实中,面临我家中的老人,包括太祖辈、祖辈、父辈...... 听起来是否关系层级有点多,确实如此,不过好在到了我这一辈,可算是年轻一代人/文化人/心理学人,为了彼此相安无大碍,也是煞费周章哩,有些是不得不的选择哈......


第一,尊重老人的自我选择,以其感受精神愉悦为大之原则。


1、对于生来不同地域的上一辈老人,他们的“根基”满足很重要,比如,南方的老人不可能来北方,反之,北方的也不会去南方定居,那就“各自为政”甚好,保存其“本色”。


2、由于每个独立个体,生就不同,加上几十年的传统习俗文化等差异,必须尊重,如果与晚辈有相抵触时候,共商解决。比如,刚结婚时候,为每年过年回谁家吵翻天,后来发现这样不是个事儿,就事先约定,按照南北季候不同,利于出行考虑,选定回谁的父母家,过年回公婆家,那就夏季回娘家,以满足两边相对公平。


3、中国老一辈尤其看重的是“面子”和儿孙满堂“排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人丁兴旺家大口阔”,到了这一代,全面改写,所以,理解 加 和谐 加 问心无愧,老人也接受,晚辈也自在,这是最理想的精神抚慰与满足了。


第二,晚辈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尽力满足上一辈精神/物质所需。


1、任何人,先照顾好自己是前提,当我们自己身心健康时,才能保全几辈人的安宁。这是首要的一个人爱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牺牲自己去满足老人。


2、如今生活物质丰富了,其实,老人不愁吃穿,惆的就是精神的陪伴。而我们晚辈都各自有家庭,有工作,好在我们都一个“娃”,相对负担少一些,这就多了一份应尽的义务,那就是定期“网上汇报约见”,不是每月一次电话,就是每逢节日视频等,有时候还会快递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


3、为了老人家精神祥和安泰,我们选择的是尽量报喜不报忧哈,一旦老人家有了需要我们的时候,当然是义不容辞,立即前往,以尽孝心,满足心理上的慰藉。


第三,必须要有边界意识,适度保持距离,关注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大家健康平安就好。


1、人与人之间需要有边界,家与家之间亦然。尤其我们小家庭与原生家庭之间,以小家庭为主,大家庭为辅的基准考虑。


2、抱持物理距离是必须的,有重大事情的时候,目前国内还是走动很便捷,不是问题。


3、物质丰富的时代,重在每个人的精神需求满足,这点很重要,对于老人家我的理解可谓“讨喜”比较好,因为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做到提前主动问讯商量,对待重大事情,无法决断时候,暂不表态,而是缓兵之计,老公的家的那边以他为主,自己娘家这边以自己为主,即,可以为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勇于担当就没有太多烦恼了。


4、我们每个人都有老有小,结婚以后面临的多重关系,着实需要我们兼顾全局,然后再抱持大家的和谐,只要没有太大的“闹心”,适度变通着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就万事大吉了(不过相处久了每个人的习性都会留下观察并记住哈)。


❤ 以上,是我依据题主话题的一己之见,也是我据实的体会,希望能够为题主带来些启发。愿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富有自爱能力的人,愿我们的小家庭、大家庭都都能够和和美美,幸福生活!


~~~~~~~~

我是阳光,世界和我爱着你 ❤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