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糖

Lv4  小飞鱼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你好,我想所谓引导,重点在于“导”,也就是把对孩子有益的理念,通过恰当的方式传达给孩子。所以引导的方式肯定不能是说教。目前孩子的困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人际困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适应不良的困扰。在我看来,女儿的困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是个略显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简单说,就是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个概念中,包含

①我是谁,我的本质是什么?

②我是怎么样的人,我的个性、特长与能力如何?

③我想做怎样的人,我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④我应该做怎么样的人,我的道德和价值观是什么?


所以,这是一个有点宏观的概念,但是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过程中,自我认同成为了这个阶段青少年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女儿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表面上看是她和同学之间相处的问题,但是更深层次,仍然是自我认同的问题,这关系到她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比如同样的状况,可能甲同学就觉得无所谓,甚至还觉得独来独往很酷,但是你的女儿就饱受困扰,这中间的差别,在于自我评价的价值体系。


2、归属感


归属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同伴保持紧密的链接,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当这个需要不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孤独感,也会出现自我价值的贬损,也就是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3、与人交流的技巧


女儿提到自己在别人聊天时,自己不会接话。这就是一个“与人交流的技巧”方面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术”的话题,在这个话题背后,仍然是“道”,因为很多时候,所谓不知道接什么话,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层面的自我设限,比如,在潜意识里顾忌自己说的话,别人会怎么评价等等,所以不能畅快的表达自己,实际上还是心理上有一些卡点的原因。


那么,了解了上面的这些“卡点”之后,作为母亲,在引导时就有的放矢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和孩子进行沟通:


1、时间卡点的重要性


时间卡点就是指孩子现在的“高一”这个时间。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很多孩子产生厌学、辍学或各种形式的适应不良,都发生在初一或者高一这个时间节点。这是因为不管是从外部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际环境,还是从学习难度上,环境的突变都会对一些对环境敏感的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引导孩子 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孩子表达“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样的观点。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并不是沙滩上唯一的鹅卵石时,就意味着,她对自己“特殊的问题”的恐惧水平下降了。


2、看到并认同自己的需要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了自我认同的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需要摆在孩子面前沟通,通过解释,把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让孩子从模糊的自我否定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和诉求都非常合理,这对于解除孩子的自我怀疑非常有意义。


3、避免贴标签,造成二次创伤


顺着刚才的话题,当孩子看到自己的需要是正常且能够被妈妈看到时,她的情绪水平就下降了。妈妈需要引导孩子,别轻易的给自己贴上“我不合群”、“我心理有病”的标签,这些标签除了让自己感觉到羞耻感以及让自己变得更退行、更恐惧人际交往之外,毫无意义。


从语言和行为上改变,不再给自己贴标签,同样可以矫正自己的心理和认知。


4、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在与女儿交流的过程中,氛围良好,女儿有强烈的沟通意愿,那么妈妈还可以与女儿聊一下更宏大的话题。比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引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女儿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需要:我需要的是有人作伴就好,还是需要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我恐惧的是别人的评判,比如说自己孤僻不合群,还是真的不具备一个人独处的能力?

当然,在这部分,我们还可以深入的和孩子探讨,自己在与人交流时的不自在,究竟卡点在哪里,就像前文所述,很可能来源于对于评判的在意,和对于关系断裂的恐惧。


5、交流的实操

缺少有效的应对方法,是很多社恐孩子的卡点所在。就像一个人出去打架没带武器一样,没有方法,就谈不上解决。除了前文所说的宏观层面的沟通,我们更可以直接与孩子进行实操练习,找一个具体事件和具体场景,两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练习,交换感受,切磋方法,当孩子手里掌握了武器,自然也就不那么恐惧了。


虽然说出来并不复杂,但以上问题在实际引导过程中,却仍非常考验功力,从这个角度说,做一个好妈妈的难度 ,要远比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师要难得多。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动力学取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的签约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致力于心理学知识传播的终生成长者。如果你有什么心理困惑,欢迎在后台私信我。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