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云曦

Lv2  小海葵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我是壹心人经验组的昆仑云曦,下面是关于破窗效应的回答。


当你下班后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看到自己被杂物塞满的房间、没有任何美感的布置,来不及倾倒的垃圾,水池里堆积如山的泡面碗……

你的心情很不好,但又懒得去整理,觉得已经如此,随他去吧。


但你想过为什么或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那些我们不以为意的凌乱,随意丢弃的垃圾,源自于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比如说减肥这个问题,今天因为太累了,不想跑步,明天又因为太忙了,也不去跑步。久而久之,你就会彻底放弃减肥了,大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事业上你今天偷懒一下,明天也偷懒一下,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长此以往,你就会彻底沦为一个不努力的人,甚至很可能自暴自弃;


一次房间的凌乱你不想整理,下次觉得既然已经如此,干脆继续凌乱,很快吃剩的泡面碗也不远丢弃,随着时间推移,整个房间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与之相反,而在一个很干净整洁的房间,你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而且一旦有垃圾出现,就会毫不犹豫地整理好,保持原来的整洁。


“破窗效应”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和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导致从众心理。人被环境影响,同时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止也会受到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破窗效应会导致两个问题。


一是从众心理。良莠不分、盲目随从、消极地规避风险与责任;甚至明知是错误的,却要“别人能够做,我就可以做;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而不考虑应该承担行为的后果。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既然已破废,既然没人管,既然别人也这么干,那我就继续随它去吧”。导致自己的价值观颠倒,不分是非,甚至被错误的价值观引导而不自知。


二是投机心理。投机心理是一种不想努力就要达到目的的歪曲心理,当看到有机可乘并且能得到既得利益的时候,就会侥幸去试一试。“投机心理”是“从众心理”的阶段性、机会性的表现,看见别人这样做过了,静观其变,没有受到处罚,于是铤而走险,开始行动。结果自己犯错而不自知。


怎样破解破窗效应呢,中国古语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就是说从小事细节就要谨慎,即使纠错,从源头先解决破窗效应。


比如,干净整洁,动静有序的环境会使人们在正向能量的环境作用下,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发挥出超值的贡献。


另外,对于个人来说,要有鲜明的是非鉴别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秩序,制度完备、奖罚分明、树立正气。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