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壹心人萌新I组的她,下面是关于#破窗效应#的回答~
一、什么是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这一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不管,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二、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社群中的发广告现象,在一个社群里如果有一个人发广告没有被群主或管理员警告制止,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发广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这个社群就会变成无效的广告群。
景点建筑上的*XX到此一游*现象,当一个人在景点建筑物上胡乱刻画没有被发现并作出及时的清理,建筑物旁边也没有设立相对应的警示牌时,在建筑物上乱写乱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景点建筑物被乱涂乱画的现象屡见报端就是因为#破窗效应#。
闯红灯现象,过马路时如果有一个行人开始闯红灯,那么马上就会有很多人跟随他,在这种情况下,红绿灯就形同虚设了。
人行横道乱扔垃圾现象,开始人行横道上可能只是一些果皮纸屑,慢慢的,人行道上的垃圾会越来越多,最后人们甚至会对人行道上的垃圾,熟视无睹,随手将垃圾仍在地上。
除此之外还有乱插队,随地吐痰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破窗效应?
觉察自己,警惕盲目从众心理,在破窗效应中,不良的行为之所以会被模仿,是人们的盲目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的想法在作怪,这点在闯红灯现象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正确对待破窗效应就要时刻觉察自己,警惕盲目从众心理,收好自己的底线,不去做随大流的事,也不在法律边缘和道德底线附近来回试探。
多做积极的、正能量的示范,以期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利用破窗效应可以多做积极的、正能量的示范,以此来影响身边的人,比如讲礼貌、爱护公物、乐于助人等等。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小善举的力量,我们就能迎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关于破窗效应的回答,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