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遇

Lv6  倾听海豚

心探教练/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你好啊,我是咨询师岛哥,很愿意与你探讨你的困惑。我的基本意见是:从认知和情绪上,我们理解并接纳了父母“为你好”可能是真的好,但在行为上,我们与他们分清心理与物理的距离。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看起来,你是一个很善于提炼总结的人,比现在经常用到的“pua”延伸到父母和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上。


实际情况上来看,你所说的可能大部分也是存在的。豆瓣上曾经有个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留言者甚众。在很多心理学的文章后的留言里,这也是一个庞大的存在。


有种冷叫做妈妈觉得冷,父母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长辈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不一而足,总体来说,这让晚辈们情何以堪,甚至很多孩子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以防父母的骚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推动剂。


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上普遍存在,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


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由此情结而发现了俄狄浦斯情结。


在中国,可能这种状况更是常见。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曾经让几千年来的人们深受其害却又无法抽身而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观念深入人心。


封建家长制的观念,让人们以服从作为千百年来常态,而身不由已,甚至毫不知情,习以为常。


几十年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让新一代的青年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让原来一切的正常变为了不正常。


应该来说,这是一种觉醒和进步。




对父母的“我为你好”说不,这既是孩子长大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是有句笑话么: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就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首先,从认知上,可能我们要确定界限。尤其成年后的我们,要分清自己是自己,父母是父母。父母与我们可能只是高速公路上的两台车,朝着一个方向各自驾驶。我们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方向盘,才能时不时地拿眼光帮助他们。如果自己都过不好,却想帮助他们,可能只会两败俱伤。


其次,从情绪上,我们要感知自己的感受。我们要理解这份“我为你好”之后的愤怒和无助,并时刻觉察它,把它表达出来和宣泄出来。当看见,即是疗愈的开始。


再次,从行为上,保持距离。未成年子女可以用实践来证明“我为你好”理念可能是好的,但结果可能是不如自己的。比如“有种冷叫妈妈觉得冷”你只要不感冒不发烧锻炼身体就可能达到这种效果。成年子女,可以理解这种说法,并适当保持物理和心理的距离。




我们也要警惕,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如果太注重父母的pua,我们也可能自身成为那个pua。一不小心 ,我们成为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可能比较积极的结果是,从认知和情绪上,我们理解并接纳了父母“为你好”可能是真的好,但在行为上,我们与他们分清心理与物理的距离。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借鉴和思考。


我是洗心岛,世界和爱着你。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