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照进来

Lv0  小虾米

咨询达人/优质答主
有一种症状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放在亲密关系中,就是受暴者/受虐者强烈地依赖施暴者/施虐者,无法与其分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很“奇怪”的现象呢?

很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受暴/受虐的时候才能真切体会到与他人的链接】。

这就要去探索受暴者/受虐者的早年经历。

举个我听到过的例子,一位女性,小时候总挨父亲的打——父亲是个酒鬼,既不工作也不养家,常年都醉的不省人事。平常不回家,偶尔回去一次就是要钱,不给就打老婆、打孩子。下手特别狠,经常是手边能摸到什么,抄起来就往老婆孩子身上砸。也就是说每次爸爸一出现,这个女孩儿就要挨打。

女孩儿对挨打的感觉很矛盾,她每次看到爸爸都很害怕,但是被打了一顿后又觉得心里很踏实,因为挨了这顿打,今天剩下的时间就比较太平了。而且爸爸每次打完人,拿到钱买了酒,就会对着她笑。

对这个女孩儿来说,只有在爸爸打她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原来我是有爸爸的,虽然他经常打我!甚至会有点期待挨完打之后,爸爸对她笑的样子。

这个女孩儿长大后,有过几段婚姻,找的对象都有家暴行为,每次都是因为实在受不了家暴分手,但是下一个对象还是类似的人。

她其实在重复找【像爸爸】一样的人,当对方向她施暴时,除了害怕,她也会体验到类似【爸爸回来了,爸爸还是要我的】亲密感。而且施暴的一方往往会在事后后悔,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向对方忏悔,这会让受暴的一方强烈地体验到自己被需要,甚至很甜蜜的感觉。无论是施暴时强烈的【恨】,还是忏悔时浓烈的【爱】,情感的强度都会让受暴的一方感觉到自己和对方是紧密连接的。

而如果对方对自己不冷不热,不理不睬,就会激起受暴方强烈的【被抛弃】的恐惧感,就像当年那个长期不回家的爸爸一样,让自己变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所以如果我们观察这种有暴力行为的家庭,有时候你会发现似乎受暴者在有意激惹施暴者。比如,女的大声喊:

“你打我呀!你敢打我吗?!”

并走上前去推男的一把,然后男方就真的开始施暴了。

有一句话叫作【再坏的关系也好过没有关系】,对于受暴而又不愿离开的人来说,正是这种心理吧。虽然对施暴者又恨又怕,但是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他打我是因为他爱我。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