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木兰

Lv6  倾听海豚

心探教练/心理作者/咨询达人
我是82年生人,我的婚姻算是包办婚姻,当时虽然已经有了自由恋爱这个观念,但当时还是有非常多的人是经父母安排或者是亲戚介绍结婚的,而且年龄相对偏低。

基本上上学继续深造上学的人很少,一般上到初中或者高中就辍学了,这就导致了结婚年龄小,认知知识不全面,对于理解结婚、生儿育女、人生等方面的思考都是非常缺乏认知观念的,很多人就是觉得父母就是这样过的,所以自己也这样过,所以在那个年代生孩子并没有什么值得考虑的意义,而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或者是结婚之后的必然产物,除非是不孕不育。

那个年代刚好是计划生育的时候,但是家家户户的理念都是偷着生,忙着生,悄悄地生,大多都是抱着多生的思想,我妈讲她本来打算生4个孩子的,结果因为计划生育的政策,只生了两个孩子。

到了90年代在观念上就有了非常大的改变,90后开始已经有了非常自主自我的意识,不会再轻易的由父母安排或者被社会规则裹挟。

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金钱意识的增强,在乎物质享受的观念越来越强烈,所以不得不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生孩子上三思而后行,而不管国家的政策如何优惠,在孩子的费用上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生育率下降是可想而知的。

高等教育的普及,让人们有了更丰富的思考能力,而这样的思考能力,有利也有弊,让我们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新时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会在权衡利弊方面有更多的利益权衡的思考。

这样细微到极致的思考,也是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根本所在,细细想来老一辈的人基本上在婚姻、生育上不会考虑的那么细,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把结婚和生育当成一个人生计划中未雨绸缪,精打细算中的特别的抉择,更加在意,更加确切的想要去控制和权衡,而不像过去那样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或只是迷茫的随着社会规则去进行,盲目到觉得只是一项生物的本能。

这大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吧。

而在物质达到顶峰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变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是实现自我价值、让良好的自我体验居于首位,那些有碍良好自我体验的问题都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不得不甚至是毫不犹豫的被砍掉,不再加入到人生体验之列,这也是生育率下降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未来注定是一个思想多元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以作为一种倡导型的领导方式,已经没有什么说服力,而更多的是要取决于个体的生活体验或者个体的爱好、兴趣倾向来做决定。

现在社会上的价值观,已经让大多数的人开始崇尚高端的物质生活;良好的精神体现,而对于困难、解决问题、人生真正的体验、对磨难的意义的理解等,已变得非常的狭隘,这也是生育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把生育和享受放在一个天平上去衡量时,享受很明显占据了上风,而生育的种种弊端异常明显,拼搏、承担、感恩、无私这些具有深刻意义的品质消失甚至绝种,就算偶尔有人为之,也被冠以傻、笨、没前途等负面的,甚至歧视性的评价。

价值观的崩塌,让整个社会、地球好像也开始摇摇欲坠,近年来的末世论、毁灭论层出不穷,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但是也有对社会价值观的失望的预言。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我是木兰,我和世界爱着你。❤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