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老师

Lv6  倾听海豚

心探教练/直播主播/分馆馆长

楼主您好!

 

自人类文明诞生起,数千年来人们对于爱情的歌颂和向往从未中断过,我想时至今日人们也很难说的清楚爱情到底是什么,可能这就是爱情最大魅力:难以名状。

 

其实有必要把爱情和婚姻分开讨论,因为恋爱关系不等于婚姻关系,后面我们会详细说明两者的区别,先来解析一下,爱情是什么?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经提出过“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构成爱情的三要素分别是:激情(性)、亲密和承诺。网络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在我看来就是对这句话的另一种解读。

 

通常来说,外貌和形体、仪态这些外在条件是两个人能否对对方形成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两个人能够开始的重要条件。随着了解和交往的深入,双方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是外在条件的吸引,而开始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情感层面,即“亲密度”。

 

这包括了彼此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共鸣和连接,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否有共同的人生规划和理想?是否足够包容和理解对方?是否足够有人格魅力去吸引对方等等。

 

由于文明的发展,恋爱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承诺”这一因素就是婚恋关系不断发展后的产物。也就是说现代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期待里包括:稳定。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的外在条件彼此吸引,相处之后“亲密度”也是足够的,关系的稳定性也没有问题,那么在理论上就具备了构成爱情的条件。

 

到了家里催婚的年龄了,最近相亲认识一女生,没感觉但不讨厌要尝试交往吗?

 

这里说的没感觉可不可以理解为对于外在条件,如:相貌、体型、姿态的不满意呢?或者说不是特别满意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下“多看效应”。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广告就是根据这一效应出现的。

 

也就是说如果除去任何其他因素不考虑,一个人对另个人完全可能从“无感”变成“喜欢”。

 

所以接触一下,给彼此一个了解的机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两个人在人格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契合度,那么可能未来也会非常幸福。

 

同样的,如果你对某人是“一见钟情”,但通过后来的接触你发现你们之间在相处过程中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那么你同样有可能开始对她变得“无感”甚至“讨厌”。

 

感觉你似乎有些顾虑在于“责任”问题。

 

我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只要你是带着诚意去和对方相处的,无论结局是怎样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不需要别人为自己的决定来负责的,毕竟谁也不能未卜先知嘛。

 

我是心理咨询师小祝您生活愉快!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