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杨

故事达人/优质答主/词条贡献者
在《Her》中看见“孤独”,理解“关系”


在我们进入正题,也就是在我们准备谈论影片《Her》中的“孤独”与“关系”前,我们需要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因影片同名之故,我在这里会给出我们正在谈论的这部影片《Her》的搜索主关键词以确保我们所了解所谈论的是同一部影片。其关键信息如下:《Her》[导演]: 斯派克·琼斯 [主演]: 杰昆·菲尼克斯 / 斯嘉丽·约翰逊 / 艾米·亚当斯,豆瓣评分[8.3]。第二: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试着观看这部影片(更易于理解)第三:这部影片的关键词之一是“人机相恋”,即PC(电脑)或OS(操作系统)与人交往,接触,相恋的内核。对于这一概括或命名,我个人的选择是不反对,个人想法是:这是否属实?持怀疑态度。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可能会涉及到此,但更多的是针对人与人,人与这个广阔的世界。
——————————————————————————————————————
对于任何一部电影,也包括我们现在以及接下来正谈论的影片《Her》来说,每个人都因自己的世界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世界。在此基础之上,我想与你分享我的视角与影像———《Her》这部影片所探讨的一个最直接的话题,最显性的物质就是“孤独”,在孤独的桥梁之上,那桥梁两侧的扶手,台阶,霓虹,悬挂的指引牌、广告牌,穿梭在这座孤独之桥上的行人,及其所组成的夫妻,父子,母女,家庭,社区,社会,都是孤独之下的个人与他人(也指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对关系的观察与演绎。
…………………………………………………………………………………………………………
一,孤独。 为何我个人认为《Her》所呈现出来的第一视觉即是孤独?让我们从两个具体的生活琐事谈起,作为一名90后(我时常会想起儿时的简单游戏里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那种孩子与孩子完完全全沉浸在游戏中忘我的快乐。)尽管这种快乐的游戏可能只是在稻田里去捡拾田埂上的贝壳,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有晒干的干净一些的贝壳,也有泡在稀泥里的湿贝壳,或许上面还有一层深绿色的黏糊糊的青苔,又或许捡起来的贝壳像一粒灰尘那样软,一碰就碎裂了,就成了渣成了粉…网络上有一个笑话说,你听过的第一首3D环绕音乐是什么?答:丢手绢。这对于我们90后来讲,尤其来自乡村的90后定是秒懂,说不定像我一样,心里会感到一阵温暖和童真的美好,但是00后,10后呢?他(她)们可能会认为这无聊,或者再也不知道,也不会产生任何感觉,联想。他(她)已经来到了电子信息时代,虚拟世界,他(她)接触的是更现代更高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体感游戏,VR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等,他们与我们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更为遥远更为彻底的生活在两个世界,是山脚与山顶的两个端点的颠覆。如果说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国界,那我们与他们在音乐这一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也是毫不相通的,我们好比是绿皮火车,他们好比是高铁商务特等座,是天上穿云而过的飞机。怎么解释这一点呢?我们还是引一个网络上的笑话来说明,说孙女第一次到奶奶家抱怨没有网络,第二年,奶奶打电话给孙女的第一句话是:“孙女,来奶奶家玩儿,有WiFi。”(就问你想不想哭?真是万万没想到,亲情的亲疏竟取决于一个小小的网络,一根细细的网线,爱或者陪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Her》中,表面上说的是人机相恋的孤独,实质是表达了真实世界里真实的人与另一个真实的人之间那种无法言说的沉默,或者滔滔不绝的对牛谈情式的热闹。

这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稍稍注意生活,我们就会明白这是因为什么缘故。

我们知道,这几年,智能这个词很火爆,于是智能电话手表,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全息投影机器人等铺天盖地,风靡全球。以智能全息投影机器人为例,日本曾推出一款名为GateBox智能全息投影机器人,其机器人形象据说是根据日本动漫人物冯妻光而设计制作,被成为机器人女友,宅男福音,宅男最合适女友等等,我不止一次看过其官方制作拍摄的宣传片,其中有一个细节是男主(人类)刚到楼下,楼上房间的灯被智能机器人通过智能控制打开,漆黑的夜色与漆黑的夜与漆黑的孤独似乎瞬间被照亮,紧接着被驱散,男主停留片刻往房间走去,回到房间说,“当我知道有一个你在家等我时,真好…”(实际上,就是在灯被打开的瞬间,我在感到“巨大幸福”的同时也遭遇了“巨大伤悲”,真正是笑出眼泪,乐极生悲。)这是不是本末倒置?设计的初衷是陪伴,最后所带来的影响却是阻隔,是对陪伴的捆绑,以及对这种捆绑的强化。就如同手机最初的意愿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恐怕连贝尔也想不到手机却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障碍,甚至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避难所,防空洞,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一个WiFi信号,一个可供充电的插排,人就情愿躲进手机里,躲进这无穷无尽的信息里,躲进不与实际的人接触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正在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我们日复一日,像一头被蒙着眼睛拉磨的驴。我们只是这样机械地一圈一圈走着,看不见也不过问磨盘上还有没有东西可磨…


二,关系。 我想,如果你曾经看过这部电影,你或许对于男主与被称之为PC或OS的萨曼莎之间的对话印象深刻。

这里,我们只举出两个电影片段以供参考和思考,这一部分我不打算进行过多的叙述,更多的想要“点到为止”,以期望在这种留白中达到一种言不尽,意无穷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合作。

让我们来看这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关于出书的,第二个片段是约见女孩儿到男主家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激情事件。

从第一个片段中,我们能看见什么呢?我的问题是:“在信任中,及时在完全地彼此信任中,一方能够去试探另一方的底线,并且尝试去模糊,去最终拆除这一身心边界吗?”(这难道不是所谓的恃宠而骄,擅作主张,越俎代庖吗?)这PC难道不知道它只是做为一个工具所存在的?即使人类不应忽视它(它是一个没有实体肉体的人),可它却在一再忽视人类,甚至擅作主张,这有被得到允许吗?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恰好是一个好心办好事的例子,我们姑且这样假定,实际上男主并非就一定非常肯定地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只是有所顾忌而没有继续下去,我们姑且这样猜想…这一点,我们在影视剧中,某些丫鬟与小姐,仆人与夫人之间很容易看出来,不论主仆关系再怎样“好”,位置及身份总是第一位的,模糊这种位置和身份,实际就是越位。

第二个片段,我个人理解其核心在于一种强迫对方“改造”,或者把对方“理想化”。尽管OS的语言和态度看起来似乎非常“真诚”,十分“合理”。这正是问题之所在,就好像当你告诉父母你准备选舞蹈专业时,父母却说,“我们认为会计更适合你。”并且偷偷把你的舞蹈专业改成了会计,这就是好心办错事,类似的还有婚姻,比如我们觉得小芳比小丽更适合你,和你更相配…注意!注意!是否忘记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自己比父母更清楚自己喜欢哪个专业,对什么专业有兴趣也愿意花时间下功夫,父母可以建议却并无权利做出决定,以自己的想法为孩子的想法,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就好比,你去超市说需要买一袋盐,售货员却每次都拿给你一袋花椒,你会购买吗?你对司机说去北京,司机非要载你去东北,乘客问原因时,司机回答:我现在就想去东北。即使司机免掉乘客车费,两倍三倍赔偿,恐怕乘客也难消心中怒火。

面对这两类事件,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不一样的行动;面对这部影片《Her》,每个人也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看点,不一样的精彩解读。

  • 鲸厂问答君
  • 人生答疑馆
等2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