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宵

咨询达人/优质答主/直播主播
这本书太适合心理学初学者来看了。

1.首先,这本书里收录的研究文章是标准的心理学论文格式。
这让读者看到,
1)心理学是门科学,是有实证依据的;
2)心理学分成实验心理学(在学校里面做研究)和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医院临床应用)这两大分类,而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偏向于前者。

标准的心理学论文格式包括:
- 摘要与概述(Abstract)
- 理论假设(Hypothesis)
- 方法(Method)
- 结果(Result)
- 讨论(Discussion)
- 研究发现的意义、批评与后续研究
- 近期应用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在学校里学习心理学,要读许许多多的论文,而熟悉以上的论文格式和叙述方法,对我们学习心理学里面的概念基础和理论是有很大帮助的。


2.其次,这本书里面的章节是按照"基础心理学"或者"心理学入门"的课程结构来安排的。
-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 知觉与意识
- 学习和条件反射
- 智力、认知和记忆
- 人的发展
- 情绪和动机
- 人格
- 心理病理学
- 心理治疗
- 社会心理学

这就是我们学习心理学的脉络顺序,非常清晰。

同时,这本书里面的实验一点都不超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经典。
比如,
- 小婴儿的视崖实验
-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
- 小朋友通过观察学习到攻击行为
- 被电击的狗产生的习得性无助
- 恒河猴的实验,奶头钢丝妈妈和温暖布妈妈,引发关于爱和依恋的思考
- 卡片上三条线段比长短,测试从众的力量
- 旁观者效应,责任分散


3.最后,举个关于"男性-女性-中性化"的例子,来说明这本书里实验结论的演变过程。

实验者会对量表进行仔细的编撰,对信效度进行反复检验,同时根据时代和应用不断修改。
用于此实验的性别角色量表BSRI就是这样诞生的。
这个量表被用来测试"一些人是双性化的"观点。

在分析了实验结果之后,作者对于性别化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双性化程度高的人之所以体验到心理上有优势,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表现出的是男性化特征而非两种性别特征的平衡。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更为精准的双性化概念,包括四个维度:受赞许的女性化、不受赞许的女性化、受赞许的男性化、不受赞许的男性化。

想象一下,把一个耐心、敏感、负责、坚定、自信、坚强(积极双性化)的人(无论男性女性),和一个神经质、羞怯、软弱、专横、吵闹、尖酸(消极双性化)的人进行对比,我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上面的过程,就是实验者对结论和应用一步步修缮的过程。可以让我们看到,心理学里面一句话的结论背后,是反复的仔细的斟酌。

由此也可见,书里的推敲过程或许有反复,可语言非常通俗易懂,是非常适宜阅读的。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