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关注

Lv0  小虾米

优质答主
在两点上非常同意楼上张老师的见解。一是病程迁延至今,想必您的迁就和愧疚感或许鼓励了孩子对您依赖的行为。二是这个病例适合家庭治疗而非对孩子的个体治疗(我的孩子指的是家庭身份,方便案例分析)。从同类事件的目睹来分析,更适合家庭治疗的原因有三:首先,发布帖子求助的是妈妈而非孩子。所以孩子的解决意愿可能不强。另外从孩子可以在这种相处模式中从妈妈处索取更多的关爱,一旦治愈,自己的年龄将不允许有这样的待遇,所以可以预见的,求助更主动、更有改变动力的就母亲的角色。作为治理的切入口,效果应该更佳。其次,纵观整个治理过程,除了在最后期,孩子可以获得自我的成长并从自我实现中获取价值感从而获得快乐以外,在前面大量的治理时间中,孩子需要付出的辛苦比较多。他要去承担自己的事情,去尝试独立面对。最开始是体力上的,然后是心理上的,这种独立,重复了出生时跟母亲的分离。无疑是痛苦的。让求助者主动改变,无疑是困难的。但是从母亲的角度就不同了。在整个治理或咨询过程中,母亲都是受益的。从体力劳动的减轻,到被束缚感的慢慢释放,到看着孩子成长起来……这些喜悦和切身的好处可以作为母亲的改变所需要的动力,和对改变本身带来的痛苦的及时弥补。比孩子面对的延迟享受要容易接受的多。再次,虽然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改变,但对未成年人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例外的。他们可塑性强是因为他们对外界的抵抗力弱。他们还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这些症状在本案例中也是存在的。养育孩子就像做陶塑,两遍立好壁垒,中间给以空间,自然就长成了我们期待的样子。但是很多家长无法给孩子良好的壁垒。由于家长的童年经历与成长背景、社会原因等各方面因素,很多孩子面对的是会变化的墙。规则不能彻底执行,同时他们的空间会被入侵。这些影响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有家庭环境造成的。这也是大家一直在说原生家庭的原因。那么要让孩子改变,就像中医的“修舍安魂”一样,给他一个适合良性发展却抑制恶性发展的环境,问题就容易解决的多。那么怎么来实现这个环境的构筑?就是改变家长。人的认知分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但很多时候自我认知是会通过社会认知来进行校正的。越是年纪小的孩子,对家庭的依赖越重,也就是说,家庭在他的社会认知中的占比越高,对他的影响也就越大。越是这样的情况,通过改变社会反馈来改变孩子就越容易。这就是孟母三迁收效的原因。所以您不必过分担忧,但要有足够且持续的行动。把那些网红的各种名词往孩子身上套只会增加心理负担而已。找个靠谱的地方,最好是正规医院,给孩子做几个检查和测试,确定一下现状和治疗方法。一般会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辅导。在那之后,就真正得找个靠谱的人做持续辅导了。听到医院您不要有心理负担,骨折去医院但是感冒也去医院。不确诊怎么知道是那种感冒,对吧?另外您要有心理准备,这不是几次咨询就解决彻底的问题。头几次咨询先要确定自己和孩子与咨询师是否匹配。比如他是不是能做到足够共情(如果没听过这个词可以粗暴的理解为体谅你的感受,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您叙事的事情发生时您的处境与感受),他是不是可以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以及你是否愿意与他交谈并向他吐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或者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等。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建议药物治疗优先于心理治疗。因为超过半年的心理问题已经可以在脑内产生持续残留的物质了,而且还在继续分泌。这些物质会影响脑神经递质的功能,使神经信号不能正常传导。这就是一些重患要先经过治疗才可以交给咨询师的原因之一。咨询师苦口婆心的引导见效一时,但很快又会被脑内堆积如山的这类物质把他的行为拐回去,这对咨询师来说是巨大的伤害。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如果大夫说需要,一定按时服药。另外不要听信药物如何有伤害这种谣言。感冒药还有副作用呢,维生素B6还导致胎儿畸形呢,现在不还在给孕妇开?看哪个问题的影响小。如果微量的不致残的B6可以改善胎儿因为孕妇妊娠反应而造成的营养不良,B6开的不是很合理吗?只有精神类的药物才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大夫也会用的非常谨慎。而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比如碳酸锂,副作用就非常轻微。但是具体用药要看适应症。我只是举个例子,并没有针对您遇到的情况。
最后一切祝好。有些看起来很重的情况改变起来也很容易,关键是要找对方法和树立信心。对了,可以看一下《少有人走的路》,是国外一个著名心理咨询师的著作,我记得第一部中有个牧师的案例是两个孩子不听话,一个不肯上班,独自去森林生活,另一个孩子和妻子对牧师的情感和体力依赖都相当高,牧师倍感压力还常受到指责。咨询师对他的建议您或许可以参考。加油!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