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杨

故事达人/优质答主/词条贡献者
疫情面前,我们不由自主地变得脆弱、敏感、焦虑、多疑,莫名地感到恐慌,甚至出现一种虚无状态,好似陷入网络与现实的双重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

潮水般的信息在一瞬间都向我们涌来,好像所有想要的不想要的全部都挤在心脏,我们疲惫不堪,分身乏术。

特别是我们青年人,一方面要处理自己的身心情绪,疏导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又要兼顾自己的家人以及周围人们的思想行为变化,在其中做一些行为认知上,疫情普及宣传上,防护防控上的工作;压力不小。

不论如何,我们要做的第一步还是确立一个基本原则:从自己做起,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疏导清理自己身心内部的心理信息,心里垃圾,为舒适,为健康,为安静,为爱流出空间,不要把自己的身心当做一个垃圾处理厂,当做一台垃圾处理机器,尽管这是必要的。但很显然的事实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让她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处理信息,否则,她便会出问题,最后无法运行。

在原则之下,我们照顾好自己,才有爱的能量,有爱的勇气去关心、照顾、帮助我们的家人、亲人、邻人,打扫干净屋子,共创共建共连共享一个安全健康,积极舒适的环境。这是我们要把握的规则。

对于父母的这种“无动于衷”,事实上是由于在认知层面和心里环境层面及现状事实层面的缺失和错位,是一种侥幸中的麻木,麻木中的自负自傲的情绪。尼采有句名言说:飞得越高的人在地面上的人看来,是越加渺小的;疫情面前,他们的认知或许还处在“武汉”、“湖北”这样的中心区域,或其它的大城市,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却选择性地忽略了疫情之火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藏的地方。

因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从最严重的疫情出发,“夸张”风格的视频、语音、文字、新闻、事件出发,以他们的视角来说明为什么非这样不可可能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比如,“毒王”致使3000余人被感染,比如未戴口罩15秒接触被确诊,比如隔离20多天无症状却被确诊等等。

我相信,在这样的原则与规则之下,我们能做得更好一点,确保大家更安全一点。如果是父母或周围人出现外出不戴口罩,不配合等各类危险举动状况,我们在必要时要借助小区工作人员,甚至公共执法人员,政府及警察的支持与帮助,解决问题,遏制危险,切断源头。

希望这能对你有所帮助。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