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无

Lv3  小海星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分馆馆长

题主好,看得到题主非常想改变现状,但又认为自己“懒”,无法付诸行动。

实际上,题主可能恰恰进入了一个循环:认为自己懒,很有问题——批判自己的“懒”,自责——在批评中更加无法去做事——感叹自己更“懒”。


在这样的情况下,题主可能长期会陷入这个困扰,改变却不会发生。


想跟题主提供几个看问题的不同视角:

  1. 很多“问题”,其实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它定义成“问题”,它才是“问题”的

  2. 很多时候我们去解决“问题”,用的实际上是“对抗”的方式,不仅痛苦,更难以坚持

  3. 当我们思考“改变”的时候,往往会在问题的模型内努力,只做表层的“改变”,然后一直循环,无法促成根本的改变,问题却被越重复越坚固。


就拿懒惰、不想学习这件事儿来说。有惰性、好逸恶劳,乃是人的天性。但是当你认为这是个“问题”,并且归因为自己“懒”的时候,就会更加用力去“解决”它——但结果呢,你可能更加暗示自己就是“懒”,一方面又在痛苦中抵抗这个“懒”,最后往往花费了很多力气,却徒劳无功。


而在上述这个过程里,其实可能你一直在重复自己的行为模型,越重复,越难以真正的改变。


真正触及本质的改变,是抛下过去固有的“解决问题模型”,尝试建立一个新的模型。


举个例子,一个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拖延一下,甚至需要沐浴焚香更衣,总之要一切万事俱备才可以开始做事——而为了改变这个拖延,让自己好好做事,他可以:

  1. 下一次做事前,更早开始沐浴焚香更衣,把一切都具备好,才开始做事

  2. 下一次一旦想要“万事俱备”,就先去做事,做完一点,才允许自己做一些“其它准备工作”


在以上两种方式里,你猜那种会触发真正的改变?答案毫无疑问是2。


和“懒惰”相对,人们总是强调一个概念,叫“自律”。其实自律某种意义上也是个被人们玩儿坏了的概念。把“自律”跟“毅力”挂钩往往是错误的。西方语境下的”意志力(will power)"字面上看也很容易误导人。实际上“意志力、毅力”不是力量的强弱问题,而是技能的熟练与否问题。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很难在痛苦和对抗中坚持一件事,但在可以收获正向评价的反复刺激中则容易形成习惯——那些“有毅力、够自律”的人,其实只是掌握了这项技能的诀窍,并且一直在使用而已。所谓熟能生巧,就是指“无意识地、自然而然也会去做”。

任何技巧的使用,都是为了减少让你“吃力”的痛苦,因此要想自律,首先请停止“是我意志力不够强大,是我太懒了,不够肯吃苦”的自我打击。


因此题主想要改善现状,其实或许可以尝试一下:以前你为改变自己的”懒惰“做了什么努力,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尝试跳出过去的“解决问题模型”,去建立一个新的习惯。或许会有新的惊喜。


加油哦:)

  • 人生答疑馆
  • 热心市民刘小姐
  • 小鲸鱼11ae49
等3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