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文

咨询达人/优质答主

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处事方式是在自己的性格特质基础上后天习得的,主要学习的来源就是原生家庭。从题主对自己的家庭的描述看来,妈妈喜欢单身生活,在爸爸提供经济供给的情况下自得其乐,无需为关系付出,也不受关系牵绊,也并不依赖或热衷于关系所带来的快感。题主自幼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习得了妈妈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也从中体验了快乐,并因此使这些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得到强化,形成了大脑的奖赏链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获益”。

但是,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是群体性的,那么就必然会感受到关系的存在,即便题主再不热衷于与他人的关系,也必定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比如“社会比较”心理。通过将他人当作参照来比较,题主产生了内心冲突,也就是普世的生活态度与自己获益的生活态度之间的冲撞,而这些冲撞又会令题主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产生怀疑。

这些冲撞和怀疑并不是坏事,它或许会成为题主更加了解自己,进行自我探索的契机。本来生活方式是很私人的选择,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生活状态,只要不伤害别人、不触犯法律和社会规则,绝大多数的生活状态都只与自己有关,没有对错,冷暖自知。但是,所有的行为必定产生后果,而承担后果就是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所以,这个后果里会有“暖”,即题主所描述的自得其乐;也会有“冷”,即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产生的内心冲突。或许,摆在题主面前的只是一道有关“权衡”的选择题吧。

题主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人存在,你还会那么担心老无所依吗?也就是说,你是担心自己年老时看着旁人含饴弄孙,反衬出自己的形单影只,还是真的希望从与家人的关系中获得快乐?

  2. 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可以提供你很好的养老保障,并且晚年可以通过社会机构解决养老顾虑,你还会有这些担心吗?

  3. 如果你会羡慕事业有成的女性,那么你羡慕的是什么?是她们光鲜靓丽的生活状态,还是鲜花和掌声,还是其他的什么?或许从这些羡慕中,你可以找到自己新的目标,有了目标,当然生活就会不一样。

现在日本的年青人中有很多“啃老族”,他们看上去没有“前进的动力”,每天吃吃外卖,打打游戏,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与上一辈相比,他们衣食无忧,上升通道日渐狭窄,在成长过程中又没有发展出更宏大的精神追求,“宅”和“啃老”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这些年青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年青人也越来越多,题主只是他们中的一个而已,只是题主还没有完全确定自己要不要这样过下去,虽然这样过很舒服,但题主的内心冲突或许也在提示着,目前的生活状态能否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比如养老问题,比如孤独感、恐惧感,比如自我价值感的来源,等等。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