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琰

Lv2  小海葵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亲爱滴楼主,


你好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以致于作为半个“心理学人”的我,忍不住偶尔暴露一下本性,不那么一本正经地回答。




事情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也觉得“学心理学的”很可怕耶!

因为感觉会看!透!人!心!


然后在期待有朝一日能看透人心的伟大憧憬和愿景中,我屁颠屁颠地拉开了心理学学习的大幕,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给大家带来这种“恐慌”!:)


时至今日,我真的觉出了心理学的几分可怕!


因为,学习了那么多年,到现在感觉才只是接触到了茫茫心理宇宙的“一个边角”而已!


同时更悲催的是:现在发现自己不仅完全无法“看透人心”,而且在壹心理回答问题的时候还得不停地表示:我们只是那个“协助”对方厘清、看到更多的选择并找到资源的人!


答案只在求助者自己的心里!^o^


现在想来,当初我的天真烂漫的“看透人心”的期待,肯定是哪里错了吧?!




我是同时有学“催眠”的。


在之前,我会觉得催眠师好可怕啊!


当时觉得,万一不幸落在催眠师手里,就如同“整个人被扒光了外加银行卡落在他们手里”一样,貌似随时都会在怀表的作用力下失去意识,然后紧接着还会乖乖地掏出房产证银行卡外加缝在枕头里的小金库上供!


然后,我发现,当初的我对催眠的这个“觉得”,也肯定是哪里错了!


同时,学了几年催眠后,我完全放弃了通过催眠来文明地打砸抢烧发家致富的念头。


因为,“催眠”完全不是这样。


催眠首先需要体验者的“注意力”、“相信”。没有“意愿”的体验者,是很难进入催眠状态的。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


同时,即使体验者有可能在醒来后会有“时间扭曲”或者“记忆缺失”的现象,但其实,体验者的潜意识是一直在保护他的;同时,催眠师都是有职业道德和准则的。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最有可能让同学会产生同“学心理学的人相处是没有秘密可言”的感觉的呢?


我猜是电影、综艺节目的影响。

在电影、综艺节目上面所展现出来的心理学,都是带有“表演性质”的。



比如热门的《王牌对王牌》中,推理达人所对王同学啊、沈同学啊所展露出来的“读心术”,让人轻易形成类似的认知:

学心理学的人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他们拥有读心的能力→接着扩展到:只要是学心理学的人,都有读心术。


然后形成了一种对于心理学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
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同样,我刚才提到的催眠,同样在人们心中有一种“刻板印象”。


这个刻板印象可能是来自诸如《催眠大师》《男左女右》之类的催眠场景。

而于我来说,心理学、催眠更多的会被用于“治疗”,而非“表演”。




那么,学心理学的人的不同之处,到底可能是体现在哪里呢?


*共情能力:
这让别人更容易感觉到“被理解”,和更容易在关系中建立连接;


*寻找资源的能力:
更容易看到除了眼前之外的“其他可能性”,更容易看到陷入困境的伙伴身上的“正向、积极”的资源;

*陪伴和支持:

心理学的伙伴会有更大的能力来陪伴和支持周围陷入挑战的朋友,给予他们陪伴和支持的力量。

*一颗助人的心:

学心理学的很多伙伴初衷都不一样,有因为想自我疗愈、或是兴趣等等;但大部分都会有一颗助人的心。



在楼主提问和大家回答的过程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
大家会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来回答楼主的问题;这就像心理学的多面性和多维度一样,不仅只有同学认为的那一面。

或许,楼主可以和你这位关系不错的女性朋友分享一下大家的答复,看看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应该会很有意思吧?



祝,


&
期待有趣的回应。

————

偶尔调皮一下的,

妍琰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