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博一

Lv2  小海葵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心理咨询的确没有“疗程”一说,如果有的话——大概是因为咨询机构财务结算方便……


# 为什么没有“疗程”?

因为心理咨询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来访者本身的人格特质、性格特点;来访者的人格健康水平;来访者的社会支持;来访者的生活环境;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匹配度……

甚至包括来访者生活中随机发生的事情。这就导致,同一种方法,对问题表现、严重性都相同的来访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心理咨询师“千人千面”的,因此也不能量化疗程。


# 心理咨询有阶段吗?

这倒是有的,而且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

从来访者动机的角度划分,可分为:

  • 前思考期:来访者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自己不需要改变

  • 思考期:来访者觉得自己需要调整

  • 准备期:来访者想要改变,但是没有确定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

  • 行动期:来访者开始改变自己的具体行为,必须训练、日记、定期反思、和陌生人说话等

  • 维持期:来访者基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但效果不稳定,有时会反复,需要继续巩固。

从咨询师的操作角度,可以分为:

  • 评估、转介阶段:咨询师要确定自己能否帮助来访者

  • 个案概念化: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形成前因后果的理解

  • 领悟、宣泄、揭露阶段:来访者对自己、别人、世界的看法开始有所改变

  • 行动阶段:来访者的言行举止、思考方式有了变化,来访者的生活不一样了

  • 反复-维持阶段: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来访者虽然在反复,但新的行为思维模式,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

来访者第一次接受咨询时,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因此就会出现“来一次就好”的现象,比如来访者已经处于行动期,那么咨询师只要评估完来访者需要做什么,他自己就会坚持并有所改变了。或者咨询很顺利,4-5次就进入了行动阶段。


# 不知道说啥?

咨询中很常见的现象,来访者在工作中缺少了方向感,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无结构”的咨询模式中。

结构,指的就是咨询有确切、可量化的目标,有大致的工作流程,定期检测是否达成了目标,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或修改后的路线发生的。

无结构的咨询模式,来访者为主导,工作的目标并不是某个切实的症状表现,而是促进来访者潜意识信息被意识到,因此咨询师做的越少,给来访者自由表达的空间越大。在无结构的模式中,一切感受和现象,都是咨询的素材

换句话说,不想来咨询,这种想法,是需要拿到咨询中去讨论的,它背后很有可能以为着来访者的潜意识快要浮出水面了,但有一股力量在制衡它,不允许它浮出水面。因此,这股力量以“不想来咨询”的形式,表现出来。



希望这篇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