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

Lv3  小海星

优质答主

楼主的话题应该属于哲学,而非心理学。

我先从分析楼主的思维入手。

【所谓内心的坚定是否真的可以成为人生最终的动力?】,具体来说就是楼主渴望找到一种“永恒之力”来推动人生的发展。

很遗憾的告诉你,确实有,但一点都不被人掌握,人只是跟随这种“永恒之力”随波逐流。


尼采在他的“悲剧文化” 里探讨了希腊诸神与其他文化中神的一个区别 其他文化当中的神与人有不同的形象 有超出凡人的品性和生活 而希腊诸神与人没有分别 他们长得跟人一样 德行也和人一样 他认为希腊人希望借此告诉我们 人生是值得过的 因为人活得与神一样 】,关于哲学,我更欣赏马克思的理论,因为我只看过四种种哲学理论,一种是东方哲学(当然东方哲学比较复杂),一种是斯多葛派的理论,一种是死亡哲学,还有一种就是马克思的理论,综合来看,我更喜欢马克思的东西,因为前三种无一例外的都让我陷入了某种漩涡当中,很难自拔,而马克思理论目前还没让我陷入某个漩涡。

人跟神,或者说人渴望像神一样的或者才更合理,它表达了每一个个体内心的某种渴望与欲望。希腊神话只是做了希腊人自己理解的解读,因为每一种神话的构造都代表了某一类人的文化思想与群体内个体的诉求与欲望。关于这种阐述,会忠实的反映在历史遗留下的任何遗迹当中,文献资料、壁画、文艺作品、宗教信仰等等诸多方面。

所以不要以为现在搞得欢,其实数百年、上千年后,地球人搞的这些东西都是后代人研究你、了解你的最好资料。

尼采对这类问题的解读,实际上是存在个人思想的干扰的,也就是说他的解读方式只是为了自己的思想服务,而非客观的存在。


这个看似有意义的背后其实隐藏了一种更深的绝望 是人至终无法找到一个让自己得以安度残生的客体 所有对此的追寻都是一种虚无主义】,接着就产生了有问题的结论。

因为考虑问题的初衷就不纯洁,那么得出的结论也必然存在误差。

所谓的虚无主义,实际上是否定了个体,否定了意识,否定了存在的价值,甚至包括悲剧与绝望都否定了,那么这本身就是严重的自相矛盾。

既然【所有对此的追寻都是一种虚无主义】,那么你的追求本身也会同样变得虚无,既然追求本身都是虚无的,那么你又在追寻什么?这个问题就像,你看到书被风吹动了,是书动了,还是风动了,或许是你的心动了。你在追求的行为是虚无的,追求的意义也是虚无的,那么你到底是在追呢?还是没追呢?都说不清楚了。既然说不清,那么你又怎么肯定追求的行为是虚无的呢?追求的意义也是虚无的?

这是很典型的根据前因推论结果,或者根据结果分析原因,以判断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基于此,就需要先假设一个因素是真实的,从而推断另一个是否同样真实,如果不真实,很容易就会发现里面的自相矛盾。这个方法来自于唯物辩证法,


我始终认为在人的精神世界一直有这样一种坚定的寻求 无论是宗教 理念 知识或是物质 (事实上全球超过一半人有宗教信仰)因为我们无法建立一个真正坚强的内心世界生活下去 人之生活于世界当中 必然会与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无时无刻地受这个世界的影响 这也就是自杀会被定义为一个社会学问题 而不是心理学问题的原因】,楼主尽管引用的是尼采的言论,但一点都没跟着尼采的言论走,反而跟尼采对希腊神话的解读一样,将尼采的言论当作解读自己思想的资料。

楼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很简单,一个信念。但楼主并未说清楚自己的这个信念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必然是一个为楼主服务的、始终都被楼主认可的信念,而不管这个信念是否会跟随楼主的个人思想发生变化,也不管这个信念是否最终正确,它都是一个单纯的,为楼主个人服务的信念,仅此而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换了别人就不管用。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前主任关子尹先生也曾把死亡定义为一种社群现象 而非个人问题】,那需要如何看这个死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死亡,从一万个角度来看死亡,你能得出一万个看法,关键问题是谁能证明这一万个死亡不是一回事,或者说是一万回事?

实际上,就像前面提到的书被风吹动了,是书在动,风在动,还是心在动?抑或都在动?

从社会角度看死亡,就是社会的问题,从个人看待死亡,就是个人的事情,很简单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社会的当作个人的,把个人的当作社会的,混为一谈,那谁还能分清楚呢?都是一锅粥了。


回到标题的疑问【所谓内心的坚定是否真的可以成为人生最终的动力?】确实有,关键是你想要哪一个?就像央视版《西游记》,孙悟空在车迟国吐心一样,你想要哪一个?最重的那颗心就是唐僧西天取经的坚定信心,但那个谁都拿不走,除非唐僧放下,才会消失。


所以,楼主的问题可以用一句非常简短的话来回答,就是:让你坚定的走完人生的信念是你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找出来的。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