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薇

Lv2  小海葵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题主你好~


先回答一下题目的问题:肯定不是“必须”的鸭~本来这就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社区,不同的题主带着自己的问题而来,大家总结自身经验和知识去回答,这就是非常好的知识共享的氛围鸭~


但是假如是作为优质/精华回答者,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总觉得要使自己的回答能够帮助到题主,所以自然就不敢为所欲为想咋答想咋扯就咋扯了……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我比较自恋想要一定能帮助到题主哈哈~


罢了罢了~从题主比较强烈的情绪(连续两个掷地有声的“为什么”和之前的内容)可以猜测题主应该是比较在意能否帮助到提问者的,那我们主要还是研究一下假如是以帮助到提问者作为目的,究竟是否必须使用心理学知识吧~


参照小助手之前的文章,我搬运/总结了一下可能会对提问者产生正面影响的内容,欢迎补充~:


〇1、抱抱、回答本身就是一个”我看见你了~“的安慰

〇2、共情的态度,给予情绪安抚(不少题主提问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情绪宣泄,这时候先安抚就很重要)

〇3、精神病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原因”、启发提问者思考、以及为提供建议做铺垫

〇4、提供自身经历作为参考(类似咨询技术自我表露/自我暴露)

〇5、使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妙趣横生,更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啊不不不,更能引发提问者思考

〇6、推荐书籍/提建议、严重的尽量建议咨询或者精神科就诊


一般看到很多厉害的回答者都是有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专业、精神科医师背景的,会偏向3一点(例如偶像王明灿王老师哈哈~【滑稽】)。

作为一个个人经历几乎为零,理论知识也不咋滴的非优秀回答者,我基本上不怎么会说自身经历……也就是抖抖机灵卖卖萌,用用25,偶尔扯扯3比较多一点


(这么一说,突然觉得自己的回答真水哈哈~)


一般来说,12是最保险的,3、5的话最好是确保自己所说是基本无误、与经过科学验证的主流理论相符的时候再使用,以不误人子弟为基本底线。假如不确定的话要么查资料,要么宁愿不使用,所以假设题主的习惯是不怎么喜欢说理论知识,或者是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自信的话,完全可以不使用鸭~


然后就来说说4和6,这基本上严格意义上说已经属于咨询技术中相当高级的“自我表露”和“指导”了,具体操作看上去简单,其实还是挺烦的,参考一下最近阅读的《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自我暴露的好处:拉近题主和答主关系,产生情感共鸣,分享成功的经历可以使题主感受到自信,增强力量,例如特别喜欢一个可爱的答主小朋友(咳咳)叫星晴,在问答中使用的自我表露就比较多一点,也让人觉得很温暖。


自我暴露的坏处:分享同样失败的经历可能使答主的形象“崩塌”:既然你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你真的可以替我解决吗?(当然答主权威的形象倒塌有好处但也可能会失去自身的可信度)、让答主绕开题主的问题更多地在说“自己”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与题主的主观感受偏差太大被题主嫌弃……


欸,怎么越说越感觉都不知道咋回答问题了?【捂脸】


建议也差不多,有利有弊,当然因为回答不是正式咨询,所以建议在回答中会更加适合也被更加广泛地使用,但是仍要当心提出的建议过多导致题主没有获得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建议不合适甚至胡乱草率给出建议伤害到题主……


所以其实使用心理学观点是最保险也是最不容易伤害到题主的,自我表露一类会更加偏向答主主观因素的内容或多或少会更多地属于我们自己的感受,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像心理学的很多理论都是经过严格实验,并且在实际中发挥过很大作用的,更加具有普适规律。


当然,仅仅说理论自然也是不够的,尤其是在问答而非正式咨询中,从更多角度出发的回答才更能帮助到题主鸭~每个答主都会有自己的回答风格,无关好坏,只要能尽力帮助到题主就好~


最后再回到题主的问题,那些指责题主所谓“不懂心理,就不要误人子弟“的评论听上去似乎过于偏激,这就有点过分了,不仅有种让那个问题的提问者陷入尴尬境地的感受,而且本身这样的评价就不太合适。


题主可以选择不理睬,也可以选择直接找评论者私聊而非在提问者的问题下面”借别人的地盘“争论,还有就是不必拿别人的激进言论与情绪,作为惩罚自己的工具。


好啦~题主祝好~👌( ̄▽ ̄)"




  • 用户已注销
  • 鲸厂问答君
等2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