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这真的会让人很难过,特别是当我们想要关心、理解和支持对方,却难以表达,甚至对方误解了我们,这尤其让人难过。

那么什么是共情能力呢?简单来讲,就是理解并照顾别人的需要和感受的能力。

我们理解了别人心里的想法和感受,但说出来不一定是共情,因为有些部分可能是对方不想被看到或说出来的,可能是涉及到他的隐私,或者他会感到尴尬、羞愧等不舒服感觉的部分,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对方的需要,考虑这样说出来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来选择说什么,如何说,什么时候说,什么场景下说。

照顾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可以通过言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非言语的方式,比如对方说了一件会担心别人的看法的事情,哪怕我们什么都没说,从我们的眼神和表情的反应,对方觉得我们没有任何的评价,觉得我们很理解他的难处和不易、委屈,对方也会感到被我们共情到了。

共情里面很重要的一些原则,比如不评判/不评价的中立态度,从自己的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而非去评价甚至指责对方,或者说教对方,这些都很重要。比如我们尽量说我的感觉/感受是...,而尽量少说你不要/不应该...,你要/应该...。

但是,关于共情能力常常容易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共情能力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我们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能经验,也不是我们理解/推测/分析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共情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理解,这才是核心,才是关键。

在社会科学领域,或者我们所说的人文领域,比如人际关系里面,我们对一个人的观察和理解,非常受到我们自己这个主体的自身感觉和想法的影响,这叫主体间性。不像自然科学,比如我们去观察物质世界、天体运行规律,观察结果基本不受我们自身的影响(不过实际上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但远远没有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那么大),而我们去观察和理解一个人,对同一个人,不同的人对他的看法和感觉往往会有很多不同。我们打一个比方,小明告诉甲,他打算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来往,甲没有任何回应,小明对甲没有任何回应感到奇怪和有点失望,而当小明告诉乙时,乙感到很惊讶和担心,对小明说,我想你做出这个决定真的很不容易,你会很失望、难过又委屈,小明感到很欣慰,感到被乙理解到了。为什么甲和乙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呢?原来甲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冲突,他觉得这也是他所想的,觉得这并没有什么,而乙和父母的关系没有那么大的冲突,他觉得如果自己是小明,会对此感到很难过。

当我们对自己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和完整,我们对人性,对关系里的种种感觉和体验,对自己的种种看法和感受,都会越来越丰富和深入,我们越加容易理解对方的各种情绪情感和想法感受,我们越加容易理解对方所面临的各种境遇给他带来的体验和影响,我们也越加少一些主观的误区、盲区和偏差,更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更容易替对方考虑,更容易理解和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和感受。

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在心理咨询里去处理关系里的冲突,虽然冲突的对方并没有参加心理咨询,而咨询师也并没有帮我们去分析/推测对方的内心世界,而是帮助我们不断去探索、理解和体会我们自己,我们却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不仅对我们自己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理解,我们对对方也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理解,我们的共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