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岁可以这么清楚地观察和表达自己,让我很佩服。其实咨询室中很多这样的情况,当问起“那你当时的感受呢”,有些来访者朋友真的很难说出来。我们会慢慢地在事情当中去体验感受,再慢慢地回想小时候的经历。常常会发现,在童年,如果父母不能准确地识别并反馈给孩子某些感受,比如在学步儿期摔倒了哭时,不是先告诉他“你碰疼了,很难受吧”,而是直接打桌子来安抚,那孩子可能缺乏对这些感受的准确识别和命名;如果我们的父母不能接受某些感受,比如挫败感、失落、伤心等负面感受时,那当小孩表现出这些感受时,可能引起父母的不安,阻止孩子的表达;如果我们尝试表达一些感受,比如听到父母吵架很害怕,但是不被父母接收和看到,那慢慢地我们就不愿意去表达了;如果父母自己的感受还没有照顾好,还需要孩子去照顾,那可能孩子需要把自己的感受压抑下去,先学会察言观色,去安抚父母的情绪。
你已经开始梳理自己了,从你的描述中,能看出你需要观察妈妈的情绪,才能保护自己,像你说的,你能察言观色,很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人际关系也很好。只是不太了解自己的感受,是不是需要隐藏自己的某些感受,不能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好像体会不到了一样?
想和你分享,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们慢慢地去觉察我们的成长经历,慢慢地找回我们的感受,慢慢地用内在父母去陪伴我们的内在小孩,让我们成长得更好。我们对父母也是又爱又恨的,不过父母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妈妈脾气比较暴躁,也有她的来源,对吧?慢慢地我们会把爱和恨整合在一起。
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