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馥

Lv4  小飞鱼

精华答主

一个场景:孩子刚刚学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用手抓饭自己吃,吃的有滋有味,但是很多大人认为这样很脏,吃的到处都是,就一遍一遍按下孩子的手,坚持要喂孩子吃饭。后来,这些勤快干净的家长,可能就是后来追着孩子喂饭的人,然后抱怨:孩子怎么不好好吃饭呢?


如果我们有过小的孩子或者认真观察过小的孩子,都会发现很小的孩子醒着的时候很少时间“懒”在那里,都有很多的“冲动”,比如,一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孩子对自己去开、关门这个行为很着迷,大人即使非常大力的阻止也依然不能按捺住孩子一颗冲动的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有很多很多的冲动,有人给这种主导性行为称为“儿童的敏感期”,但是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的这些冲动性行为 不是很合适或者跟大人当时的希望不同,就会去阻止、劝导孩子往大人认为的好的方向去做。尤其是勤快的家长,这种阻止会更频繁。


那么我们再比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0-2岁 任务   获得信任感

                   克服 怀疑感

2-4岁 任务   获得自主感

                   克服 害羞感

4-7岁   任务  获得主动感

                     克服内疚感

7-12岁  任务  获得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12-18岁  任务 形成角色同一性

                       克服角色混乱


       后略.......


我们可以看到,2岁到7岁孩子的自主、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培养方向。


但是,如果这段时期的家长过于勤快的干预了孩子的自主、主动性的行为,那这个孩子的内在的驱动力就会被外部的驱动力所取代,有些孩子会被家长过分的要求驱使下,带着极大的焦虑感“勤奋学习”,有些孩子就会彻底懒下来。


然后懒下来的孩子会发现懒的好处。如阿德勒《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中说描述的,不再被过高的期待、懒散的样子本身可以得到大人的关注、“如果不是懒惰,有什么事不能干”这个句式给孩子另一种认可。所以家长老师再严厉的惩罚也不能使一个心存懒惰的孩子变得勤快起来,这个事实本身也是孩子的一种胜利。


如果懒让大人无可奈何,而且还有诸多好处,孩子是不愿意轻易放弃懒惰的。


如果是小年龄的孩子10岁以下,懒还是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走向上述外部驱动力下的勤奋的孩子。


接近青春期的孩子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去尝试,但是效果并不很好。


但是如果孩子曾经被压抑的某种爱好,这种内部驱动力启动,并且外力不再阻止并且发展顺利,这个孩子还是有可能有真正的改变的。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