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答题

Lv5  阳光海豚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你的问题引发了我对另一个更大问题的思索,什么才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我的回答可能会超出你的问题范围,见谅。
我曾经以为自信会是解决心理问题,或者应对当下问题的核心,甚至还曾将自信力当做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楼主的问题让我对这个曾经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因为楼主曾经的“自信”掩盖了真实的情况,当支撑幻境的“证据”被剥离,建立在幻境之上的一切东西都垮塌了,那么这种“自信”就不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问题本身了,我曾经确认的东西随着楼主的问题一并垮塌了。
我浅谈几点我的认识。
1,自信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非真实的能力,一旦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感受不再是自信的,此时自信就已经完全不再了。
2,自信并不等同于能力,而只是当时能力的一种有限的表达,表明了当时自己有能力应对当时的情况。但这种能力是不是自己已经具备的,或者还是由于巧合产生的联系,是无法准确描述与分析的。这里的自信只是表明了当时你可以从容的应对遇到的问题,而无法说明你就真的具备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存在差异。
3,当自信的感觉不再,寻求自信的体验,实际寻找的是感受,曾经的主观感受,也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掌控力与控制力的反馈,这种反馈来源于被控制体,也就是当时跟你接触的个体,当别人不再反馈给你想要的信息时,自信的感觉也就不再出现,自信的“人设”就会随之坍塌。所以,寻找自信的背后是在寻找来自他人的认同与肯定。
4,寻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曾经无法获得认可,或者曾经不自信的个体,这个未曾满足的需要不间断的刺激个体不断寻找与体验,而来自外界的信息反馈又加强了这个信息刺激。
5,主观感受带来的自信往往会受到主观感受的拨动,会沉浸在主观的感觉里,而不是现实的事物上,导致的结果就是个人的感觉与实际事物之间出现分裂,自我的感觉构建起自我“幻想”的“世界”,逐步脱离现实世界,最终由于支撑主观感受的现实出现剥离,最终导致幻想破灭,狠狠的被摔在现实的地面上。这一点有点类似于空中楼阁,空中的楼阁越壮美,现实的差距就越大。
6,盲目的自信也是自信,因为自信只是能力的一种表现,而不是能力的“真身”,它表明的是能力在那一刻的反馈,就像在擅长的领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而在不擅长的领域只能抓瞎。
7,之所以不分清真自信与伪自信,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系统且广泛的论证,需要诸多条件的设定,我真没这能力,其次就是不论真伪自信,其核心都是自信的一种属性,就像地球上自由运动的事物都很多都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一样,分析起来是一件相当繁杂的事情。寻找自信的核心对我来说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自信的核心就是个体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的来源是由个体能力引发的,个体的能力限定了这种体验的范围。
8,能力是构建自信体验的重要来源,也是实际解决与应对问题的核心,能力的范围决定了自信可以体验到的范围,超出能力之外的,个体很难体验到自信。
这是我从楼主的问题中体会到的几点,当前的我也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楼主的问题激发了我对当前问题的思索。
我曾经认为自信是可以解决心理问题的,我现在可以确认,这个问题可能只是表象,自信的背后还有更深的动机在起作用。而解决心理问题或者控制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我纠正的能力。
个体会像摆钟的摆锤一样,不断的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从极端的自卑到极端的自信,支撑这种摇摆的就是来自现实的体验与感受,也就是自己在现实中的感觉决定了你会体验到自卑还是自信。而创造这种感觉的有两个,一个就是个体的能力,另一个就是来自外界的反馈。在愚昧的时代,滥竽充数的人,或者能说会道的人都会是“神一样的存在”,因为没有人会质疑他是否会做,而只会看到最终的结果。鬼神、宗教、迷信之所以在古代盛行,就在于他有一套自圆其说的托词,这套托词既让你看到“原因”,又会让你看到由“原因”产生的“结果”。这种由“原因”到“结果”的体验会让你深信不疑。在反智的时代,客观真实的事实也会受到质疑,因为个体的经验是“质疑”与重建,而不是接受,只有那些在经历“质疑”与“重建”之后的东西,才会被认可。从专家到“砖家”,再从“砖家”到专家,专家的言论才会被确认为真实。个人的体验决定了个体的感受,而支撑个体体验的是个体的能力,当你有质疑“专家”的能力时,专家才会变成“砖家”,当你拥有重建的能力时,所谓的“砖家”才会重新被定义为“专家”。影响个体感受变化的是个体的能力。愚昧时代,无能力质疑,就只剩下接受一条路。
能力是支撑个体感受的核心来源,楼主从自信到缺乏自信,背后实际是从能解决问题到无法应对问题的转变。改变的解决办法就是重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重建的关键在于“看到”问题的机制,看到客观存在的问题与规律,并依据客观问题与规律扭转问题,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感觉与体验来扭转问题。所以,这里的能力就变成了纠正能力,能在繁杂的主观感受中找到并不受主观感受影响的能力,才是保证心理健康的核心。
这种能力既可以纠正极端的自卑,也会纠正极端的自信,但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始终处在既不自卑也不自信的中间位置时,个体会停滞,就像摆锤停止摆动时,时钟会停止一样,个体停滞就意味着结束。所以并不存在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只是相对性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断的在自卑与自信中摇摆,一旦沉溺在一个极端里时,问题就发生了。
楼主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很多,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已经超出了楼主的问题,或许已经不适合解答楼主的问题了,我这里只能抱歉了。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