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

Lv1  小珍珠

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叙述特别简单,只有两句话。却引人深思。

根据这段时间对网站各类问题的观察与体会,这个提问者很可能是父亲。

如果女孩小时候特别听话,乖巧懂事,那现在经常吵架,似乎有点在补偿童年。

原本在幼儿时期应该释放的对生命探索中体现的攻击性,现在才爆发出来,

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组织战时儿童疏散工作,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作为精神顾问,照料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难熬的疏散过程中,他观察到一群孩子呈现出“反社会行为”,比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很顺从,似乎没有什么情绪问题。

 

通常,人们以为轻松适应环境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但事实证明,那些顺从听话的孩子后来表现出长期的、更难以修复的心理问题。

反而是攻击性强的孩子,在得到比较好的照料后,心理状态恢复如常。

 

为什么会如此呢?

当熟悉安全的环境突然变化,孩子感觉到被剥夺,内心无助,于是发展出反社会倾向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孩子在试图补偿自己被剥夺的、断裂的感觉,是在向养育者发出求救信号,期望被更好地对待。有症状的儿童至少还相信环境有变好的可能性。

而对于新环境过度顺从、轻松适应的儿童,则可能遭遇内心的绝望,不再相信环境会变好,觉得自己无法争取得到更好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心理问题自然更严重。

 

你会说:女孩(32岁不该称女孩,是不是?还在心里把她当孩子,是不是?)是成年人,不是孩子。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时。

是的,虽然没有那么激烈的环境变化,她的生理年龄已经过了而立,但她所体会到的内心绝望与上述那些顺从的孩子无异。

 

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很难想象身陷其中的痛苦,那种遮天蔽日的黑暗象个无底洞,吞噬掉所有的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走出来。

这时候,家庭中幼儿时期曾给予孩子细心照料的养育者,就是她心底最后一道保护。

她会不会走上绝路,就看这个养育者是否给过足够的关爱。

如果这份关爱足够多,抑郁者会在决定生死的最后关头,念及养育者而选择生路。

 

好在女孩会和家长吵架,说明她的症状没有那么严重。

要给她一个宽容、接纳的空间,允许她表达自己,将转向自身的攻击性(其实也是生命力)转而向外,释放出来。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Page B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