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的养育上,我们的狩猎采集祖先更胜一筹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之道,贵以专。追溯各个历史时期的教养压力,每个时代都有其明显特征,但压力是恒定存在的。
例如我们的近亲灵长类类人猿,它们只需照顾幼崽4~7年,而人类的父母负担则多很多,对孩子的照顾和食物供应一直要延续到孩子18岁或更久。因而需要正念产生作用。
◎图源Pexels
01
孩子眼中的教养压力
在很多不幸福的原生家庭,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访者讲诉:父母因为自己而争执、吵架,甚至遭受家庭暴力。
作为孩子,你小时候有没有听过这些:
“凭什么天天我带孩子,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你什么都不管,下了班就知道看电视!”
“你看他做的作业,全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孩子就是随你了,傻乎乎的!”
“要不是还有孩子,我早跟你离婚了!”
“你哭什么?你还委屈了,我们吵架都是因为你!”
事实上,孩子不能选择要不要出生,父母也是注定好的,这种责备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在孩子眼中,一出生就是父亲+母亲+自己这种核心家庭模式,任何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都是在家庭中诞生和发育的,家庭对孩子而言,是最容易产生压力的一环。
教养压力不仅存在于父母身上,还有一部分通过孩子投射到父母身上,让这份压力在一个家庭中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的越滚越大。
聪明的父母能很快从相处中意识到这一点,并想办法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另外你会发现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也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逐渐就汇聚成一种与孩子相处的思维方式,就是正念教养的雏形。
02
从进化的角度看教养压力
由父母二人抚养孩子的核心家庭模式(或许还包含保姆)似乎是一种常态,但从人类漫长的演化历程来看,这个概念的形成却不过百年。
在《正念教养》一书中,SarahHrdy将核心家庭的出现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父母中的一方出去工作,而另一方在家全职养育子女,这一现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造成的。
讽刺的是,当工业革命不断把家庭生活水平带上一个个新高度的同时,母亲付出的代价却越来越大:过去的儿童看护工作是由包括祖母、阿姨、姐妹(有时也包括父亲)等关系亲密、值得信赖、积极性高的看护者共同分担的,如今却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考虑到工业社会中,大多数父母都要离家工作,同时又缺少高质量的看护或可支付的看护, 因此父母感到压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书中还提到:
简单地与狩猎采集时代的祖先相比,我们的儿童养育负担更高了(我们的孩子出生更密集),我们的儿童养育资源更少了(我们生活在相对孤立的社会环境中,从其他看护者那里得到的支持减少,出于工作需要,我们照顾孩子的时间也减少了)。
在时尚比赛方面,也许我们赢过了祖先;但是在高质量的养育上,我们的狩猎采集祖先更胜一筹。
——《正念教养》
人类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教养压力。重点在于:正念如何产生作用?
03
正念教养:意识,理解,接纳
想要不焦虑、不内耗的与孩子相处,父母首先要『意识』自己面临的教养压力。
很多人说,我知道有压力,这还用你说?如果你真的意识到了,承认这是个事实,那一定会有别的想法随之生出。
真实情况是——对你而言,“我正在经历教养压力”和“阿根廷的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样,都只是无关于己的一个客观存在罢了,并没有把自我和这个事实进行因果关联。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意识到”,事实上你正在经历教养压力,却无法对自己感同身受。
在最初的正念教养课程中,我们让父母从身体、思维、感受上去意识自己面临的教养压力。真正意识到这些压力后,你或许会心疼自己,唤醒一颗自悯之心。
随后就是『理解』或者『认识』。
总结自己过往亲子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教养是个消耗很大的工作,我们是从一个对养育孩子有更多社会支持的环境中进化而来的。尤其是母亲在养育孩子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最后,『接纳』自己的需求。
这可以帮助父母怀着自悯去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教养压力,也能够帮助父母接纳自身的需求。
可以问自己 “我需要什么?” 而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检视自身生活的平衡,看看如何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如何能得到更多的外部资源和帮助。
这里的需要就是——“合作喂养”,下一篇我们将展开讲讲,欢迎在评论区提前聊聊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