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PD)|“烧别人的房子,煮自己的鸡蛋。”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典型特征是极度忽视他人或故意侵害他人基本权益。他们对社会和他人冷酷无情,甚至会享受与他人的争斗或实行侮辱。
他们很少信守承诺、不服从社会道德、有暴力倾向——袭击、谋杀和强奸等伤害行为在APD身上很常见。这些行为并不是为了自卫或寻求公正,而只是一时冲动。
他们缺乏目标和计划、行为冲动,并因此长期失业,或出现婚姻问题、吸毒或酗酒等。
他们没有兴趣建立和维持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只是他们达到自身目的一种工具,一旦达到目的,他们就会立即恢复无礼和傲慢的样貌。
小补充:
一项对中国海洛因吸食者的调查中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占41.4%(其中54.2%为男性,15.4%为女性)。
男性患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可能为女性的3~5倍,因为女性总是比男性更早地面临自身局限,更多地从实际考虑,比如身体柔弱、生理周期、易遭侵害、家务和养育繁杂事务等。并且反社会型人格者的智商高于人类智商的平均水平。
0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都存在固执、油嘴滑舌、肤浅以及缺少同情心的特征,但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并不具有冲动、攻击以及欺骗性。
1. 缺乏同情心与共情能力:对他人遭受的痛苦和不幸缺乏同情和关心,难以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
2. 情感压榨:他们最常用的社交策略是利用他人的友善进行欺骗。他们通常先假装友善、慷慨、合作,然后进行欺骗。
3. 高度攻击性:患者可能表现出易怒、好斗的特点,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言语攻击。
4. 缺乏责任感:经常无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5. 缺乏内疚感:即使在违反社会规范或伤害他人后,患者也不会感到内疚或悔恨。
6. 早期品行问题: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患者可能就有品行不端的历史,如撒谎、逃学、偷窃、破坏公物等。
7. 人际关系不稳定:虽然能够建立人际关系,但很难长久维持,往往因为患者的不负责任或攻击性行为而破裂。
8. 全能感和控制欲:狂妄自大是他们行事的动力。对他们来说,逃脱法律惩罚是一种自以为高明的全能控制。
9. 智商高,迷惑性强:他们智商大多高于平均值,他们作案手段残忍,心理素质高于常人。对异性、家庭、娱乐都没兴趣,但是他们通过观察、模仿,也可以成为浪漫、风趣、仁慈的人。
10. 善妒: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一旦不如自己意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或者给别人难堪。
02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双生子研究揭示了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遗传倾向,表明基因缺陷可能与APD的发展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一些研究表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特别是前额叶功能缺陷,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冲动控制和情绪调节方面存在问题。
3.家庭环境:
家庭是个人早期成长的重要环境,不利的家庭环境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家庭破裂、父母忽视或虐待、缺乏温暖的亲子关系都可能导致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情感和行为问题。
4.社会环境:
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社区影响也可能促使APD的形成。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暴力、犯罪和贫困的环境中,可能会学习到反社会的行为模式。
5.教育和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过于严厉或忽视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发展出反社会行为。
6.童年经历:
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如遭受虐待、忽视或其他形式的创伤,与APD的发展有关。这些经历可能导致儿童无法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结。
7.认知功能缺陷: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可能在认知功能上存在缺陷,如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同理心,以及缺乏对后果的考虑。
8.个性特质:
某些个性特质,如冲动性、攻击性和缺乏责任感,可能与APD的发展有关。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理解和预防APD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03
“4%现象”
一般人群中的4%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反社会型人格或心理变态)。
我们身边隐藏的反社会型人格者,其实远比更加明显可见的厌食症患者要多得多,他们的数量是精神分裂患者的四倍,并且是罹患其他重大疾病——比如结肠癌——的患者的一百倍。
——玛莎·斯托特博士《隔壁的反社会型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者普遍具有“自发性”、冒险和“魅力”这三大风格。
他们往往从“魅力”开始吸引别人,魅力是一种不可低估的社交能力。有毒的蘑菇五彩斑斓,大自然就是这么设计生物的。当APD认为自己能靠魅力达到目的时,他们会用到极致。
他们对危险情境和机会极度偏爱,同时具备说服别人和自己一起冒险的能力。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里受邀参加一场冒险,与一位不断做出神奇行为的人交往,在一开始可能非常令人兴奋。
例如:
“我们今晚直接开去海边看日出吧”
“我们就穿背心和牛仔裤去吃西餐吧”
“今晚刷信用卡体验一次五星级酒店吧”
“一起活出真实的自我吧!”
绝大多数受害者都表示,他们最初跟APD建立交情,以及进一步发展关系都源自他们的魅力,而后来他们却给自己造成了痛苦。
不一定不暴力、不犯罪就不是反社会型人格,如果你要问怎么清楚地识别APD,只有一个能回答你的:在判断谁值得信赖的时候,请深思:当一个人恶行累累,却在你面前装可怜来获取你的怜悯,这难道不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吗——他的毫无良知才是他的真面目。
确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一般需要很长时间了解,而辨别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社会人格则需要更久的时间。
04
与反社会型人格者相处要注意?
明辨善恶,保持距离:识别反社会型人格者的特征,如无情、欺骗、操纵等,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避免被其负面影响。
设立界限,坚守原则:在与他们交往时,明确自己的界限,不让他们侵犯你的权益。
避免争执,冷静应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学会以冷静和智慧的方式应对可能出现的争执。
保护情感,不被同化:不要被他们的行为所影响,保持自己的情感健康,不被其冷漠或暴力所同化。
寻求支持,共同面对:如果必须长期相处,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建议。
关注自我,维护平和: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保持内心的平和。
专业引导,协助治疗:鼓励并支持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警惕操纵,辨识真相:对他们的话保持警惕,学会辨别真伪,不被谎言所迷惑。
避免责任,不让其操控:不要承担不属于你的责任,避免被他们利用或操控。
理解有限,接纳现实:理解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改变有限,接纳这一现实,调整不必要的期望。
教育引导,早期干预:若对方是儿童或青少年,尽早进行教育引导和干预(寻求专业心理医生、陪伴和耐心),有助于改善其行为模式。
保持警觉,防范风险:保持警觉,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特别是个人信息、隐私、财产等。
远离伤害,珍视自我:长时间的相处带来的是持续的伤害,请勇敢地选择离开,改变虽然需要经历磨难,但是你会发现更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