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告别的自由
01
悼念
2024年12月4日,琼瑶在新北市淡水的家中离世,享年86岁。她的离去,对许多读者来说像是失去了一位亲人。
琼瑶一生创作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些作品陪伴了几代人,带来了梦想和温暖。当琼瑶的戏剧逐渐成为回忆,甚至成为时代的标志时,她通过对死亡的选择再次为自己立身,用死亡述说她一生的传奇。
琼瑶的坚持与选择,让我回想起她在2003年的一次访谈中说过的一句话:「永远不要说封笔。对于作家来说,写作像血液,除非死掉那天,是不会封笔的。」
她的一生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与不懈的追求,这种精神是每个创作者的典范。
琼瑶选择了自己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根据报导,她留下遗书,在家中平静地告别了生命。这样的选择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尤其是那些深受她作品影响的读者。她不仅以文学作品启发我们的爱与情感,也通过自己最后的行动,引发我们对「自我选择」和「善终」的思考。
毕竟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的教育往往对这些话题避而不谈。面对这样一位熟悉而敬爱的作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命的终点?人们应该如何拥有选择的权利,决定何时及如何迎接自己的死亡?
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常被忽略,但它们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今天,我们借由琼瑶的离世,来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习如何面对我们自己的生命终点。
02
善终的意义
「善终」(Good Death)这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如何在面临生命终点时,仍然保有自主性和尊严。
琼瑶曾公开表达自己对「善终权」的关注,她不愿在疾病与老化中成为无法自主、依赖插管维生的老人。她希望在保持尊严和清醒的状态下结束生命,这一选择最终也得以实现。
同时,也有必要说明什么并不属于『善终』的范畴。『善终』不仅仅是延长生命的过程,并非依靠各种医疗手段保持身体机能的延续,却无法带来真正的生活质量和尊严。
例如,某些病人在失去自主意识的情况下,长期依赖插管维持生命,这种状态未能满足个体的心灵需求和生活尊严,因此不符合『善终』的精神。
在佛教的观点中,善终也意味着能够以平和的心境接受死亡,放下对于肉体的执着,并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与存在心理学中追求自主与尊严的理念相似,但也有所不同——佛教强调的是超越个体的内心安宁,而存在心理学则更重视自由意志和自我选择的尊重。
在我的心理谘商工作中,某些来访者的议题跟善终有关,他们在面对老年或疾病时,表达出对生命延续的恐惧。他们害怕成为家人的负担,害怕在痛苦中逐渐失去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控制。
同时,他们渴望能以有尊严的方式离开,而不是被动地依赖机器和药物维持生命。这些来访者的感受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善终」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意义有多么重要。
存在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曾说,“死亡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但正是这样的极限赋予了生命意义。”
对琼瑶来说,选择如何结束生命,是她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的最后一次自主行动,是她自由意志的深刻体现。
这也让我们反思: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终点,我们能如何赋予自己的生命尊严与意义?
03
界线:先有死,还是先有生
琼瑶选择以她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甜蜜的十一月》。这部电影讲述了女主角莎拉在面对癌症时,选择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度过最后的日子。
莎拉拒绝医院的治疗,并决定利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去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被禁锢在病房中。她选择在爱与自由中迎接生命的终点,并在这段时间里和男主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段充满戏剧性的爱情故事让观众见证了生命在短暂中也能充满深度和意义。
这是一种安乐死的形式,但它与逃避现实的自杀有本质上的不同。
「安乐死」是基于对生命质量和尊严的考量,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相比之下,逃避现实的自杀则往往是一时的冲动,是因无法承受当下困境而放弃了对生命其他可能性的探索。
安乐死通常伴随着医疗专业的支持和亲人的理解,是在理性思考下的自主决定,而冲动性的自杀多数是出于孤立无助的情境,缺乏长远的考量与支持。这也是自主选择的一种表现,但须强调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冷静思考的基础上。
莎拉的选择与琼瑶的选择有些相似:她们都不愿被机械式的治疗手段控制,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在毫无尊严中结束。
莎拉用她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深刻地爱、充实地活,这使她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中拥有了无限的深度。这是一种从容接纳死亡的态度,也是对自由选择的深刻理解。
琼瑶的儿子和秘书选择尊重她的意愿,这是一种充满爱与理解的行为。
他们理解琼瑶对自由的渴望,也理解她不愿在无法掌控的情况下延续生命的痛苦。因此,他们选择放手,让琼瑶以她希望的方式离开。这对家人来说非常困难,但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爱。他们不是自私地想挽留她,而是尊重她的选择,让她走得有尊严。
这样的故事也许会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作为母亲、祖母,或是作为某人的妻子,我们深爱着我们的家人,但也常常思考自己在生命终点时的情景。我们不希望成为子女的负担,不希望在病床上无法动弹。
琼瑶和莎拉的故事,让我们反思当琼瑶的戏剧逐渐成为回忆、成为时代的标志时,她通过对死亡的选择让我们进一步反思,如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有自己的尊严,如何在爱与自由中从容地走向终点。
04
离别成诗
琼瑶的离世,让我们不仅感到悲伤,也引发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反思。存在心理学教导我们,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以及如何在死亡来临之前活得有意义。我们可以从琼瑶的选择中学到,生命的终点不一定是痛苦和失控的,它也可以是自主、尊严和爱的体现。
谈到这里,我想顺着我们的讨论,请读者们自然地反思一些生命课题:
问题一:当我们面对生命的终点时,希望如何被对待?我们是否希望能够在爱与尊严中离开,而不是在医疗设备中延续生命?
问题二:在人生中,有哪些部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选择?
问题三:当家人面对我们的选择时,希望他们如何理解和接受?我们又如何面对至亲的决定?
琼瑶的离世是一个提醒,告诉我们不要忽略死亡这个话题,也不要害怕思考自己生命的结束方式。
死亡不一定是悲惨的,它可以是旅程的平静终点。如果我们能够以尊严和自由来迎接这个终点,那么死亡也可以成为生命中最美的时刻之一。
死亡的必然性,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活得更深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不朽的价值。
琼瑶选择用她的最后一刻来展现她对人生和自由的坚定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勇敢的行为。她的离开让我们悲伤,但这样的选择同时深深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珍惜每一天,如何真实地活出自己,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力量。
这或许是对她最好的致敬——从琼瑶的人生旅程中汲取勇气,珍惜每一天,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