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自杀者,都会感到后悔”|关于自杀及其警号的基本知识
作者:康拉德·米歇尔(Konrad Michel)博士
翻译: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高尚(225)
校对: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风铃
编辑: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李胜
联系: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
有一部电影至今没有在大陆公映,但却因为它极好的口碑和引人深思的情节,获得了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五项大奖,同时还有6项提名。
这就是关于“自杀”问题的《阳光普照》。
电影《阳光普照》中,主人公阿豪乖巧听话、成绩优异,复读准备考取医学院。
阿豪一直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因为父亲将所有的爱都给了他,而对小儿子阿和却不闻不问。
阿豪温暖善良、敏感体贴,他总是弱化自己的需求,努力去满足他人的期待。
他会在母亲无计可施时主动帮忙,也会体察小玉的心情并带她去看弟弟。
然而,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却在某个寂静的清晨,洗好澡、整理好房间,删掉手机电脑的一切记录后,从楼上跳了下去。
因为阿豪有抑郁症状,长期的压力让他无法做自己。
这也揭示了自杀是累积的绝望。
这部电影深深的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给予自己理解和支持,也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状况。
因为精神或心理痛苦可能比躯体痛苦更可怕。
人们常常将精神或心理痛苦视为一种生存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身份认同的核心信念会岌岌可危。
这种剧烈的心理体验会激活我们身体中的警报系统,而大脑就会希望结束这种痛苦的状态。
随即,它可能会让我们认为自杀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通过与数百名自杀未遂者的访谈,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绝大多数自杀身亡的人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因此,我主张必须让关于自杀及其警示信号的基本知识成为社会通识,就像对大家对急性胸痛的认知一样。
这样,无论前者还是后者,人们都可以获得保证自身安全、保全自己性命的帮助。
01
自杀念头是如何转化成自杀行动的
让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
老柯,56岁,已婚,有两个女儿。
近几年他出现了慢性身体疼痛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
他是一位敬业的供暖工程师,个体经营者,并有着很不错的商业声誉。
然而经历了两年的治疗,他的疼痛仍未能治愈,于是他开始权衡自杀的利弊。
他预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医生诊断出他患有抑郁症,并将他转介到精神科住院治疗。
出院后,他的妻子劝他放弃生意,因为她认为是生意导致了老柯的健康问题。之
后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老柯28岁的女儿与他的妻子一道批评他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因为他自始至终只视生意为头等大事。
女儿出乎意料的斥责就像一把尖刀刺入了老柯的心脏。
他走到花园里,点了一支烟。
那些话语在他的脑海中震耳欲聋,他觉得第二天他应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他和妻子用过晚餐,看了会电视,安睡了一晚。
又和妻子一起用了早餐,随后走出家门,借口要出去办事。
他内心感到平静至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气温低于零下10摄氏度。
他驱车上山,把车停在树林里,服下过量的42片止痛药和一瓶烈酒,他认为这样做再加上凛冽的寒天足以送他上路。
第二天,有人注意到了他的车是空着的,并发现他躺在雪地里。
两天后,他在医院恢复了意识。
一家精神病医院收治了他,随后他被转介给我参加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
在第一次咨询中,我请他给我讲述了自己严重自杀行为背后的故事。
在第二次咨询中,我们观看了第一次咨询的访谈录像。
老柯一直盯着屏幕。
突然间,他说道:
好恐怖啊,我那天竟然如此冷血、如此冷漠。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就像在隧道里一样,不知该去往何处。那种状态就像一台电脑,你按下回车键,程序就开始自动运行,不受控制了。
两年后,当他再次产生自杀念头时,他开车去了此前就诊的精神病院。
他告诉医生们,“请你们收留我吧,因为我又产生自杀倾向了”。
三十多年后,他还活着,而且过得很好。
02
我们能从这个案例中学习到什么
老柯一直有着宏大的人生目标:
那就是成为一名可靠且备受尊敬的工程师。他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待命。
虽然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父亲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但他仍然愿意保护自己的家人,并努力做着一个好父亲。
早些时候,当身体问题影响到工作时,老柯也曾考虑过自杀。
当时,他还考虑过自杀方式。
真正的自杀导火索是他挚爱的女儿那些“扎心”的话语。
当时他的女儿批评他作为父亲很失败,这给他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生存痛苦”。
在参加“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期间,他意识到,从他决定结束生命的那一刻起,一个几乎会导致死亡的程序(即“自杀隧道”)就一直在他体内自动运行着。
他说:“太可怕了,我再也不想陷入那样的精神状态了。”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简短的“自杀公式”,其中包括以下要素:
1、生活遭遇困境时,产生将自杀纳入选择的念头。
2、一段话语深深伤害并严重威胁到了个人的价值观,增添了一段触发性创伤体验 。
3、高强度的情绪压力激活大脑警报系统。
4、产生结束这种难以忍受的精神状态的想法和计划。
5、大脑功能切换到一种精神状态——在此状态下,我们就会像机器人一样自动执行自杀计划。
03
绝大多数自杀者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我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在我们的“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中,我们采访了数百名患者。
显然,这些患者在描述自杀行为时,发现自己曾处于一种精神状态之中——在此状态下,他们会受自身警报系统驱使,想要终结这种不堪忍受的精神状态。
这被称为自杀模式,它是一种精神状态。
当身处其中时,我们会无法理性思考,也无法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当下的危机。
老柯很幸运地得到了第二次机会。
他在“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一种超短程治疗方案)中获得的对自身情况的深入理解,并帮助他平安度过了两年后的又一次自杀危机。
这与“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的研究结果相符——我们发现,在24个月的随访期内,60名接受“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治疗的患者中共发生5人次的自杀重复尝试,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中这一数字则达到41人次。
在“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中,患者们意识到自己可以随时阻断自杀念头的滋长。
人们在“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中学习到以下内容:
·当谈论自杀危机时,他们会意识到在伤害自己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处于自杀模式。
·识别出是哪些自杀诱因激活了自杀模式。
·列出自杀模式被激活的警报信号。
·列出一些应对策略,用以扼制蠢蠢欲动的自杀念头。
·将这些清单随身携带。
04
正在阅读此文的你可以做点什么?
如果你曾有过自杀念头,问问自己:
1.你知道自己的自杀诱因吗?
自杀诱因是那些伤害我们很深、能激活我们内心警报系统的经历。
高情绪压力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恐慌,并认为这种难以忍受的精神状态永远不会消退。
典型的自杀诱因包括:
感到被拒绝、抛弃或羞辱;未能实现重要的人生目标;感觉自己没用等等。
2.你知道哪些是致命情绪压力的警报信号吗?
典型的念头包括:
“我一文不值/一无是处、我是个失败者、我没有权利活着、我是别人的负担、没有我其他人会过得更好、事情永远不会好转、结束生命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等。
典型的躯体症状包括:
躁动、头晕、胸闷、呼吸急促、心悸、心跳加速等。典型的情绪包括恐慌、绝望、自我憎恨和羞耻。
3.您知道哪些应对策略可以帮你化险为夷吗?
尝试着回想以往有哪些应对策略曾帮助你度过生活中的难关。
这些策略可能包括:
体育活动(骑自行车、慢跑等)
在大自然中散步(在雨中也可以!)
也可以是与信赖的人交谈:朋友、家人、老师、咨询师、家庭医生或长者。
当情况变得危急时,请呼叫120、联系治疗师、家庭医生、救护车,或直接前往最近医院的急诊室。
05
总结
具备自杀健康素养指了解自杀危机如何产生,以及自杀念头何时会危急性命的基本知识。
请注意,在极端情绪压力和痛苦下,大脑可能会试图说服我们: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结束这一切。
自杀看似是朋友,实际却是敌人。
当你深刻理解了这一切后,你将能更好地在要坠入自杀模式(隧道思维)时,踩下紧急刹车来挽救自己。
克服自己的障碍并与他人交谈、可能是最关键的方法。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某人有自杀念头,请立即寻求帮助。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自杀念头或其他心理问题,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此外,各地也有相应的心理援助热线,你可以登录当地的政务服务网站或心理健康相关的公益组织网站进行查询。
同时,你还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或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请记住,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行为,并且有人愿意倾听和支持你。
作者简介:康拉德·米歇尔(Konrad Michel),医学博士,是一名精神病学家、心理治疗师,也是瑞士伯尔尼大学的名誉教授。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理了解和预防自杀。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2012年在上海出发。组织咖啡心理公益咨询、公益单身相遇活动、公益心理团体活动、公益心理咨询师学习活动、心理类科普原创翻译读书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杯咖啡,温暖世界的内心。
原作者名: 康拉德·米歇尔(Konrad Michel)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
转载原标题: “绝大多数自杀者,都会感到后悔”|关于自杀及其警号的基本知识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