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我疗愈的你——推荐书目《第一本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自我疗愈的圣经》
这本书在第一次听到后,直觉很好,迫不急待的买下了。
从19年参加了一位台湾老师举办的创伤知情工作坊后,我逐渐意识到,从青少年开始出现情绪困扰,躯体症状,社交封闭,曾认为自己是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怖?好像都有点像。即便后来我考上了心理学的研究生,也接受了多年的心理咨询,也还是无法有一个清晰的诊断。
一个人在黑暗的隧道中慢慢摸索,渐渐地,我找到了羞耻这个核心,而羞耻这种情绪正是复杂性创伤的核心感受。羞耻感会让人封闭隔离,远离他人,后来我遇到由张进老师发起的全国最大的患者社群,找到了归属感,渐渐走出封闭。
尽管从青少年开始就有各种身体症状,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胸闷、无力……但一方面家庭就有忽视身体的传统,我自己也忽视了身体的痛苦,并且读研时虽学习心理学,但钻研的更多的是关注情绪感受的精神分析流派。
毕业以后,仍进行精神分析取向的个人体验多年,进步缓慢,这也是后来意识到如果是复杂性心理创伤,需要对身体层面进行干预和修复,那么就需要多元整合的疗愈方式,和这本书的观点一样。
漫长的岁月里,承受了那么多身体的苦痛,真是苦不堪言,要感谢的是我的身体还能支撑下来,没有出太大的问题。从17、18年接触到到瑜伽,太极,虽然练的时间不长,但也感觉身体舒服了很多,让我开始更多的关注需要对身体干预,这是单靠市面上各种谈话疗法行不通的,而身体的疗愈也是这本书有所涉及的。另外还有一本创伤疗愈领域的圣经《身体从未忘记》也有专门讲身体症状的章节。
除了身体层面,复杂性创伤的疗愈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关系层面的疗愈,所谓依恋关系的修复,找个新的健康的“家人”。这个部分我也有非常多的体会和感受,这步很关键,我很幸运,现实层面一直都有支持我的朋友,一开始每段路只有一两个,而且距离很远,强度有些不够。
我也遇到专业的咨询师,重建着安全的依恋关系。找到社会支持,找到能够更深入互动和承接你的人,可以被接纳,被允许,关系经得住考验,才能在内在建立真正的安全和自信。(这部分可以展开说很多,这里先不赘述)
一步步的,我不知不觉拼上了复杂性创伤疗愈的每一块拼图,身体,情绪,想法,关系,这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让我越来越坚定,我就是复杂性心理创伤的幸存者。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也说可能要做好准备,疗愈是一辈子的事。而我还是觉得,如果早一点了解,早一点知道复杂性心理创伤需要多元整合的疗愈方式,多管其下,会更快一些。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我曾经的咨询师也很专业,但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复杂性心理创伤,很多时候还需要自己一个人摸索。是我自己陪伴自己走了这么远的路,是我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走到现在,我可以破除对所有人的理想化,全然的相信和肯定我自己。
写到这里,什么是复杂性心理创伤?
复杂性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反复遭受虐待与创伤,多半发生在身心发展尚脆弱的未成年时期,因此较难逃脱充满威胁的环境。
通常这样的创伤来自孩子身边的成年人或照顾者,但成年人也可能长期处于受虐的状况而无法逃脱,如受虐妇女、长期受迫害的政治犯、在战火中求生的人民。日积月累的创伤不只留下创伤后遗症,也严重威胁到个体的身心发展,形成复杂创伤压力症候群
复杂性创伤压力症候群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大议题:
1. 无法调节情绪与压力。情绪失调可能衍生出 药物滥用、饮食失调、自我伤害等问题。还可能存在注意力障碍问题,以及意识改变或解离症状。
2. 人际互动与自我概念的扭曲。相信自己是渺小的、挫败的或无价值的,并且感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羞耻、罪恶或失败;难以维持关系或与他人感到亲近。
3. 生理失调,长期身心受创而失去自律神经平衡的人,身体各处可能有不同的发炎反应:比如肠胃问题、头痛、关节疼痛、身体过度疲劳等。
(摘自《从听故事开始疗愈》)
作者说如果你成长的环境使你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爱、没价值、不安全或不被倾听,深深觉得自己不够好,便有很高的可能性有复杂性心理创伤(英文简称CPTSD)。
“在不安的环境中成长,你可能会发展出持续的草木皆兵心态,这些深刻的感觉可能会发展出各种不健康的补偿策略,而你可能不知道,自己一辈子都在用不健康的方式应对。
你有时候会怀疑人生为何如此累人,孤单,令人失望或没意义,甚至可能怀疑这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下去。
但是作者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本人也是复杂性心理创伤的幸存者)你受过伤,但你不必继续痛!”
光看到这本书的序言和译者序,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里面都是满满的血泪史,以后有时间再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