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媛烹尸案值得父母警惕:如何让儿女远离重度人渣
本文字数约:3512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家境优渥、是社会名媛,她怎么会“恋爱脑”?
02、用科学家庭教育,预防悲剧发生
最近,香港名媛蔡天凤遭前夫一家杀害的案件,受到极大的关注。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凶案细节,很多报道、文章已经写过了。
如果大家浏览那些细节时,感觉到心理不适的话,最好及时停止,有意识地少看、不看,尽量避免形成心理创伤。
而我们这篇文章也并不在于重复那些残忍的情节。我们希望通过复盘这件惨案,提醒广大父母们一定要吸取别人的教训,深刻地自我反省,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家庭、以及亲朋好友身上。
01
家境优渥、是社会名媛,
她怎么会“恋爱脑”?
很多人想不明白,蔡天凤家境殷实,长相姣好,是社会名媛,根本不愁找不到男朋友,为什么会看上家境普通的前夫邝某智?而且刚刚年满18岁就结了婚?
邝某智全家都穷凶极恶,是“重度人渣”,为什么蔡天凤和她的父母都没看出来,还愿意让女儿嫁给他、信任他?
网上很多声音说蔡天凤是典型的“恋爱脑”、傻白甜,不带眼识人,不懂人心险恶,最后命丧黄泉。这确实有道理。可像蔡天凤这样从小家境优渥、要啥有啥,出入高档场所,结交的也是社会名流的富养女孩,为什么竟会是“恋爱脑”?
结合多年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经验,我们认为根源出在她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恋爱脑”特点的女性,之所以在恋爱中容易失去理性,飞蛾扑火,往往意味着她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很有可能跟父亲的亲子关系是断裂的、或者是特别恶劣的。
我们以前也接诊过有这种性格弱点的女孩,她们的成长经历就验证了这一点。
从目前网络披露的信息来看,蔡天凤极有可能也有这样的成长经历。
她父母在内地经商,但她在香港长大,父女长年生活在两地,父亲做生意又特别忙。虽然父亲在物质上宠溺女儿,但真正的陪伴是非常少的,无法满足女儿对父亲的心理诉求,也就是网上说的“丧偶式教育”。
甚至不排除蔡天凤的父亲虽然心里很爱女儿,但教育方式比较传统,跟女儿相聚时看不惯女儿的一些行为,对其批评斥责,无意中对女儿造成了心理伤害。
换言之,蔡天凤与父亲的亲子关系很可能有很大隔阂。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甚至是陌生的、断裂的。这样的女孩成长到青春期后,特别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爱护。
而蔡天凤母亲教育女儿对人要善良、懂得感恩,这本来没有错,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善良是要分对象的。如果明知道对方是“人渣”,还对其善良大度,那无异于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容易被反咬一口。
如果蔡天凤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她内心确实非常善良,但过于单纯,对别人严重缺乏警惕和提防。
父亲常年不在身边,母亲又经常教她忍让、善良,当她有委屈、愤怒等负性情绪时,父母都难以及时给予她共情,她很容易会将情感诉求、心理诉求转向外界。只要别人对她好,她就掏心掏肺地对别人好。
而“渣男”是什么?从科学精神心理学角度来说,“渣男”其实是人格障碍患者,他们会察言观色,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目的,对女孩大献殷勤,迎合上述这类女性的心理诉求。
有“恋爱脑”的女性,对“渣男”的这种手段往往是缺乏抵抗力的。她们从小就很渴望这种被呵护的感觉,一旦遇到,很难狠心离开,哪怕她们理性上知道对方是“渣男”。
我相信从蔡天凤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可能也不赞同女儿18岁就嫁给邝某智。但女儿一意孤行,非此不嫁,他们也只好妥协了。
他们可能认为只要女儿自己喜欢,那父母就支持;也有可能盼望着两人结婚后,邝某智能积极改变,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错误观念或侥幸心理,没看到这背后的风险和隐患。
蔡天凤与邝某智结婚不久,诞下2名儿女后,两人就离婚了。有消息称是因为邝某智涉及诈骗案,被警方通缉。这当然是重要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两人三观严重不一致,婚后的生活充满了争执和矛盾。
而在发生矛盾的过程中,从小有大小姐脾气的蔡天凤可能说了不少气话、狠话,招致邝某智及其家人的怨恨。他们杀害蔡天凤后还烹尸,除了可能是为了毁掉DNA证据,企图脱罪之外,还有可能出于心里的愤怒和痛恨。
相信蔡天凤父母现在必定痛苦万分、后悔莫及,后悔当初没有阻拦女儿嫁给邝某智,更后悔没有及时提醒女儿跟他离婚后要有警惕之心。
02
用科学家庭教育,预防悲剧发生
富豪家发生这样的悲剧,网友们除了吃瓜,茶余饭后聊一下、感慨一下之外,这事还跟我们有啥关系?确实,直接的关系的确没有。
但从这样的悲剧我们能看到,即使是富豪,或者是有头有面的名人、高官、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家庭里也会上演这种“狗血剧情”,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
这说明,至少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我们普通老百姓和这些社会名流是平等的,甚至可以说富豪、名流中很多父母做得还不如咱普通老百姓。
除了上面的遭遇杀害的蔡天凤,还有前阵子因为出狱而掀起一小阵舆论风波的李天一(现名:李冠丰)也是典型例子。
他父母分别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是艺术家庭出身,按理来说,李天一从小受到艺术熏陶,也应该是个有涵养、有素质的大好少年。结果他15岁因与人斗殴被拘留教养1年,17岁因强奸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
难道是这个孩子天生就这么坏吗?肯定不是,他爸妈都是艺术家。问题是出在后天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从小对他的溺爱、纵容,孩子惹事了父母出面摆平,孩子从没学会自我反省、承担责任,越来越肆无忌惮。
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部分人属于人格障碍患者,符合人格障碍的3个特点:严重缺乏同理心,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行为远远超出社会规范。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令大众感到匪夷所思。
人格障碍不是遗传的、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成长经历和环境。其父母很可能就是人格障碍患者,不但对孩子造成过叠加性心理创伤,也从没有意识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如果父母有钱、有资源的话,孩子闯祸了,他们会去擦屁股,而不是教育孩子要承担责任,建立正确的三观。孩子仗着父母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反复接受过度夸奖,逐渐变得目中无人,飞扬跋扈。
其实杀害蔡天凤的前夫一家也是类似的问题,父母都是人格障碍患者,养育出两个同样没有同理心、没有自我反省能力、丧尽天良的儿子。
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心理障碍家族聚集性,不是因为基因遗传,而是父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没有意识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精神心理问题一代传一代。
所以,希望每当这种新闻出现时,父母们不要只是吃瓜,还要吸取别人的惨痛教训,努力学习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第一,在家庭关系上,夫妻关系要争取是和谐的、融洽的,三观要基本一致。即使一开始不一致,双方也要有意识、有意愿地去磨合。
如果两人还是没法磨合,经常吵架、闹矛盾,那离婚是更理性的选择,千万不要“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勉强在一起。
因为父母频繁争吵、冷战,互相指责、贬低、说狠话,其实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这比孩子在一个所谓的“破碎家庭”中成长害处更大!
我们接诊的大量抑郁症、双相障碍青少年,他们小时候目睹父母吵架、争执形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就是导致他们患病的心理根源之一。
第二,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要亲密,要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满足孩子的情感诉求,尽量陪伴着孩子长大,这是预防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最好预防手段。
当然,父母作为成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确实有不小现实压力,工作确实可能很忙,难以给予孩子很多的陪伴。即使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经常与孩子沟通,发微信、打电话、视频聊天,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心情,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一直支持、爱护着自己。
尤其是家里有女儿的,父亲一定要跟女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女儿从小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情感诉求得到满足,然后逐渐引导女儿学会正确、理性地选择恋爱对象,避免落入“渣男”的圈套中。
第三,父母要引导儿女明白,现代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应该是三观的门当户对。
在蔡天凤案件中,有人说她当初择偶不讲究门当户对,找了个出身跟自己差那么远的丈夫,结果就悲剧了。其实这主要不是双方出身或者家庭经济悬殊的缘故,而是双方的三观严重不一致。
一个人的三观虽然会受到其社会地位、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但不绝对。就算婚姻中双方家庭在这些方面实力悬殊,但夫妻俩三观是基本一致的,或者说即使一开始有所不同,但双方都有意识互相理解、磨合的,最终也能获得美满的婚姻。
而一个人的三观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婚姻中两个人的结合,实际上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现代社会,我们的文化更多强调一个人要独立,包括独自处理婚姻问题,实际上一个人的独立,不仅包括经济方面,心理和人格的独立更重要。但如果要实现这种独立,一个人要看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并逐步消除它。
否则,为了独立而独立,婚姻最后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双方两败俱伤。
希望父母要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提前对孩子做好引导,不能任由孩子凭借“爱情”就盲目作出影响终身的选择,不能错误的认为“只要孩子开心愿意就好”,更不能抱着“等他们结了婚,坏毛病就会改”的侥幸心理!要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悲剧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