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越来越多了吗?| 不再恐同日:同性调查数据解析
作者:凯伦·布莱尔博士
翻译: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Adale(85)
校对: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书萱
制图: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美编 A.jun
联系: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原文标题:“同性恋越来越多了吗?” | 不再恐同日:同性调查数据解析
美国和英国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认同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的人数比例正在上升,这一趋势在最年轻的Z一代(通常指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中尤为突出。
在英国,只有略微超过半数的Z一代表示他们是彻底的异性恋。
在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大约15%的Z一代认同自己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双性恋。
对比一下,千禧一代(通常指1980年以后到2000年出生的一代)为7.9%,婴儿潮一代(指1946年到1964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仅为1.9%。
从数据上看,非异性恋的比例确实在上升。该如何看待这组数据?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翻译并制图)
01
年轻人的性取向具有更高的流动性?
性取向的流动性是指个体对不同性别伴侣产生的性吸引在其一生中可能变化(或流动)的程度。
英国和美国最近公布的调研数据没有真正涉及性流动性的问题。
人们被询问的是他们此时此刻的性取向,而未被询问他们的取向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一些变化。
因此,尽管在美国接受调研的婴儿潮一代中仅有1.9%的人表示自己肯定不是异性恋,但可能有许多人曾经在他们的人生中有过一些同性经历,而他们并未曾因此而认同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
调研报告并没有讨论年轻一代的性流动性可能比过去更高的问题。
实际上,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性取向存在着流动性。
在某一时间点宣布某一种性取向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生活经历往往会引发性取向的变化。
另一项研究显示,现在许多年轻人在谈到自己的性取向时,往往会避开那些固定的标签,从而使他们的选择保持开放,能够像探索自我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一样去自由探索自己的性。
要知道,这种探索在过去的几代中往往是不被允许的。如果不是自己的性取向强烈到了无法回避的程度,人们根本不会去思考异性恋之外的其他可能。
02
社会态度和公民自由的变化?
对于更多的Z一代认定非异性恋的这一情况,最显而易见的解释就是这一代在对待性多样性的态度上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
如今,同性恋或双性恋出柜比10年前要容易得多,更不用说相比20年、30年、40年或50年前了。
Z一代的社会生活与其他时代有着翻天覆地的差别。
韩国电影《夜间飞行》
在他们长大成人的环境中,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存在合法化的同性婚姻和被普及的反歧视法。
他们从小到大所观看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中都存在真实的LGBTQ角色。
可想而知,Z一代会更加愿意,或者说更加能够,以过去几代人根本不可能的方式来思考他们的性取向问题。
距离他们最近的千禧一代尚且认为异性恋是唯一的“正常”选择,那么越是往上追溯,过往文化思想的影响力和普遍性就越是强大。

电影《断背山》
当我们观察几代人对于性取向问题的不同回答时,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当前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尽管如今任何年纪的人都可以自由地享有和Z代人同样的性自由和公民自由,但年纪更大的人依然受到过去社会和政治文化的潜在影响,在千禧一代之前的每一代几乎都是在性少数群体面临巨大社会甚至法律压迫的环境下长大的。
举例来说,同性恋在加拿大直到1968年还属于刑事犯罪,制裁同性性行为的法律在美国直到2003年才被废除。
因此在那些年代长大的年轻人,几乎不可能有自由去探索自己的性取向。
有可能有些人实际上是同性恋或双性恋,但他们从未承认,甚至自己未曾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03
艾滋病流行造成的影响?
关于为什么我们看到过去几代人中认定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的人比年轻一代少,还有一个更为黑暗的解释——不少年长的非异性恋者很有可能已经去世,因而不在调研数据中。
艾滋病的流行几乎曾经夺走了整整一代男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的生命。
在北美艾滋病肆虐的最高时期,婴儿潮一代的男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大约正是16岁至34岁之间。
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统计人数,但据估计,截止1995年,美国25岁至44岁的男同性恋者中至少有10%已经死亡。
仅1990年一年,艾滋病占据旧金山25岁至44岁男性死因的61%。在同性恋人口较多的美国其他城市也有着同样惊人的数字。
因此,当试图计算婴儿潮一代或X一代中男同性恋者人数时,也需要考虑这一部分已离世人数。
04
今天的同性恋者是否能轻松地展望未来?
随着性取向的多样性被越来越广泛地理解和接纳,今天的年轻人更容易与任何性别的伴侣一起携手走向未来。
与上一代人所面临的环境相比,他们在性取向方面受到的限制程度与过去完全不同。
千禧一代和Z一代从未经历过因性取向而被定罪的情形。
对于Z一代来说,他们所长大成人的整体社会氛围在对待性取向的多样性时,不仅仅是持宽容态度,甚至是给予了真诚的接纳和庆祝。
社会接受度的提升对于理解代际之间双性恋人数的显著变化可能尤为重要。
在美国,认同为女同性恋或男同性恋的比例有所增加,但认同为双性恋的比例增加最多(婴儿潮一代的比例为0.03%,X一代的比例为1.8%,千禧一代的比例为5.1%,Z一代的比例为11.5%)。
不同因素在这里相互作用。更高的接受度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承认性取向的流动性,而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认同自己的双性恋。
其实,双性恋者一直面临着一种潜规则——他们不仅被异性恋群体排斥,也因“不够同性恋”而被同性恋群体排斥。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个群体对于“性取向必须符合单性原则”的假定都在持续减弱。
与上一代人相比,人们如今更能够认可双性恋。
总而言之,决定了性吸引的潜在生物机制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变化。
比基因进化得更快的,是人类社会文化和思想规范的变化。
性取向的流动性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高,只是更容易被接受了,于是年轻人能够更加自由、诚实地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保持十分开放的心态——尤其是在参加调研的时候。
当然,即便情况已经与过去大为不同,也并不是说Z一代在承认自己的性取向时就毫无障碍可言。
性偏见仍然在世界上广泛存在,在某些社会群体中甚至相当顽固。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会站出来支持和接受性少数群体,针对LGBTQ人士的仇恨犯罪仍然存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艰辛的出柜经历。
但我们仍然相信,过往几代的情况已经显示,性少数群体如今认可自我,要比近代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方便和安全。
作者简介:凯伦·布莱尔博士,特伦特大学心理学助教。她主要研究社会关系背景下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2012年在上海出发。组织咖啡心理公益咨询、公益单身相遇活动、公益心理团体活动、公益心理咨询师学习活动、心理类科普原创翻译读书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杯咖啡,温暖世界的内心。
原作者名: 凯伦·布莱尔博士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
原文标题 “同性恋越来越多了吗?” | 不再恐同日:同性调查数据解析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