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力斯效应:充满宽容的人际关系利他利己| 心理词条
01
阐述定义
生活中,当两个人产生矛盾时,如果其中的甲方试图报复,不仅加深了乙方的愤怒,甚至导致乙方挖空心思来对抗甲方;乙方的对抗又导致甲方更多的报复行为,反过来又导致乙方无休无止的仇恨与对抗。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愤怒越来越多,报复手段也越来越厉害,矛盾也就越来越不可调和——这样的现象延伸出来的心理学理念就是“海格力斯效应”。
就如生活中一场意外的碰撞,双方的互相指责与愤怒,让本来很好解决的问题,不断升级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走向法庭,依然争强好胜,宁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原谅对方,最终两败俱伤还成为一世仇人。
这种冤冤相报、两败俱伤的局面,会让人停留在无休无止的愤怒之中,从而错失人生中许多美丽的风景与真正的快乐,也很难再有新的进步的机会。
02
背景来源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大力士,名叫海格力斯。一天,他在看见路上有个像袋子一样的东西,便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踢走,反而迅速膨胀起来,体积还成倍地加大。
愤怒的海格力斯顺手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向那个怪东西砸去,结果,那东西竟然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
海格力斯实在拿它没办法。正在他踌躇不决之际,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近前对他说:“朋友,它叫‘仇恨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你不惹它,它便会缩小如初;你若是打击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死磕到底。”
根据这个神话故事,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在遇到矛盾与恩怨时,不能放下“仇恨袋”的人,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与困境之中,甚至两败俱伤、无路可走。这就是海格力斯效应。
03
案例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沃尔沃集团著名的销售培训专家威廉·哈尔斯,逃难到了瑞典。精通好几国语言的他,想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谋到一份秘书工作。
于是他分别给不同的公司投寄了求职信,不幸的是很多公司都回绝了他,其中还有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回信上批评他:“看得出来,你对秘书这份工作完全不了解。而且,你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我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秘书。”
当哈尔斯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于是,他立刻就写了一封用词刻薄,极尽讽刺挖苦的回信。 当信写完后,他并没有寄出去,而是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即使他收到信后暴跳如雷,又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我为什么要浪费邮票,去做一件对我毫无价值的事情?”
于是,汉尔斯又另外写了一封回信:向对方表达了对自己文法能力不过关的惭愧,并表示感谢对方的指正。
很快,哈尔斯也再次收到了那个人的回信。这次,那人的措辞也客气了很多,并为之前自己的无礼致歉,同时告诉哈尔斯,他确实不适合秘书的工作,但可以尝试在行政部门先积累经验。随同这封信件还送过来一份工作邀请。
于是,哈尔斯在瑞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这时候,以平静消除自己的愤怒,以宽容对待他人的偏见,愤怒与仇恨会自然消失,有益于他人,更有益于自己。相反,若是选择失去理性的报复,除了获得短暂的快感以及更大的仇恨,又有什么好处呢?
04
相关科普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人际交往中发生摩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是在所难免的。很明显,报复与仇视他人属于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最终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如同海格力斯遇到的这个所谓的“仇恨袋”,对于仇恨这种极端的情感,如果你选择放下它,以宽容相对,它会自然消失;如果选择针锋相对,它反而会加倍地反抗你。还会使得双方错过解决问题的良机,得不偿失,出现双输的局面。
相反,懂得及时化解的怨恨的人,很容易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不仅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取得双赢的结果。
05
个人见解
“海格立斯效应”提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宽容的心态,凡事不事事计较、不沉溺于过去的恩怨中难以自拔;而是尝试转换思维方式,选择忽略人际矛盾和仇恨,让其自然淡化或消失,方能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更有利于自己和群体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海格立斯效应呢?
1、想要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先学会好好地爱自己
造成彼此的关系一团糟的,往往是因为我们在关系上的过度用力、忽视了自我与自我成长、不懂得如何真正的爱自己。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段关系,尤其充满冲突的关系,如果能够提升自己的格局,宽容温和的对待,反而会帮助获得我们成长,成为一位有人格魅力和吸引力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位幸福快乐的人。
当我们有了愤怒的时候,可以喊停,让自己先做几次深呼吸,觉察一下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不再忽略自己的任何想法与情绪,接纳、关怀、安抚它们,让自己平静与包容地与之相处。
一个人只有足够爱自己的时候,她的爱才能溢出来去滋养关系。如此,我们的人际关系也都不会错。
2、学会宽容、忍耐、放下
当我们对来自别人的伤害或者错误耿耿干怀时,受到的伤害会被无限放大,而后来的这些伤害,其实是你加给自己的。
所以学会宽容、忍耐、放下对方的错误,于自己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智慧。
①通常的“宽容”,就是既能够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也能够放下对他人的怨恨,还能够看到事件本身积极的部分,而这样的选择当然比选择报复有更好的结局;并且懂得使用非暴力的沟通,让关系之中的彼此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关注、善意与爱。
用爱与真诚来温暖他人心灵的宽容,不仅可以融化彼此的冷漠,更将爱的能量辐射进对方的灵魂,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平台。
我们熟知的成语“负荆请罪”,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宰相蔺相如,用宽容的胸怀与修养,与大将廉颇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利用宽容把仇恨转化为正向的力量的最高境界。
而这种境界的宽容对于我们,如此的真实和深刻。它丝毫无损于人们的尊严,反而有助于我们穿越平庸,获得智慧,展现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人性光辉。
当然,我们也需要加以分辨,对恶俗陋习、违法乱纪、对罪恶暴力,也要理直气壮地说不,绝不姑息养奸。
②关系中,无论是爱还是恨,我们还需要学会忍耐。
忍耐不是消极和胆怯,而是承担和力量。
不论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还是忍“胯下之辱”的韩信,都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更多可能的力量。
③太过用力的爱与恨,都会成为执念,不仅对关系造成损害,并且反噬,影响自己。我们还需要学会放下。
《断舍离》一书告诉我们,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我们的家会变得敞亮舒适,就成了款待自己最好的空间,让自己收获了自在。
放下用外在满足自己的欲求,放下内心的仇恨与愤怒,我们就能轻松享受当下的生活,就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与大自然轻松相处,和自己的内心平静相处,我们便可感受到更多的自在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