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因效应?和短时记忆有什么关系?|心理词条
最早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其实是出现在心理学关于记忆的实验“自由回忆任务实验”当中。
在这个“自由回忆任务实验”当中,心理学家们发现了一条除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外同样很重要的记忆曲线,系列位置曲线,因此发现了序列位置效应。
在这个试验中,心理学家们给被试呈现了一系列单词项目,之后让被试自由回忆这些单词。
而那在多种试验结果中都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就是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呈现出来的单词被回忆起的成功率更高,而中间的单词被回忆起来的成功率更低。
根据这个结果绘制出了一个横轴是单词的位置、纵轴是回忆的百分比的一个图标,也就是画出了一条两边高,中间低,呈倒U型的一条曲线。
那么对于开头部分的项目回忆成功率高的现象被称作“首因效应”,对于结尾部分回忆成功率高的现象则称作“近因效应”。
就这样的一个结果,有的人提出了干扰说来解释,一开始的单词只会受到后面学习的单词的干扰,最后的单词只会受到前面学习的单词的干扰,而中间学习的单词,会受到前后学习的单词的干扰,因此中间学习的单词受到干扰最多,导致了回忆成功率的下降。
当然心理学家不仅仅就简单的这样放过了被试,他们对这个实验做出了各种变式,他们简短单词之间的间隔、延缓回忆的时间、改变单词的熟悉度等等。那么在这些条件的改变之下,心理学家们观察到各种不一样的结果。
如果延缓回忆的时间,那么将大大消除“近因效应”,也就是说“近因效应”更大程度上是基于短时记忆的存储,在被延缓的情况下产生了遗忘,导致了回忆成功率的降低。
而如果调整单词之间的间隔,会影响到“首因效应”,也就是说“首因效应”更大程度上是基于长时记忆的存储,如果在存储的时间过短,则很多记忆材料并来不及被加工编码存储,因此回忆成功率的下降。
那我们怎样避免这个序列位置效应当中发生的遗忘呢?
有实验发现对中间部分学习材料给予不同深度加工,数字材料的中间部分与两端学习效果相当,文字材料的中间部分的学习效果超过两端的学习效果。
也就是说,学习要用心消化,将知识转化为整合进自己的经验架构之中,才能够更好的吸收并且避免遗忘,而如果我们只是一目十行的学习,其中大部分的知识都会很快遗忘。
那么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到的“近因效应”则是在印象形成当中。在印象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中,涉及到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决定第一印象的形成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机能效果,其实这里的“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锚定效应”是近乎一样的。
“近因效应”则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也就是我们看到这个人最近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对他的印象产生了影响,甚至会超过前面所有事件对我们形成判断和决定的影响。
那么近因效应是由卢琴斯(A.S Luchins)1957年提出的,他做了一个关于吉姆印象形成的有名实验:
其中杜撰了两段关于吉姆生活片段的材料,一段把吉姆描写成外向而热情的人,另一段把吉姆写成内向而冷淡的人,并把材料作四种不同组合分别呈现被试。
第一组让被试先听吉姆的内向性格材料,接着听外向性格材料;
第二组先让被试听吉姆的外向性格材料,接着听内向性格材料;
第三组被试先听内向性格材料后,当即要求对吉姆的印象进行陈述,然后再听外向性格材料;
第四组同第三组正好相反,被试先听外向性格材料后立即要求对吉姆的印象进行陈述,然后再听内向性格材料。各组被试在最后都要求对吉姆的总印象进行陈述。
实验结果表明,前两组被试出现“首因效应”,受到了早先材料倾向的影响,而后两组被试则出现了“近因效应”,受到了较为近期发生的材料的影响。
因而指出“近因效应”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而前两组不够明显的原因是被试还未淡忘先前材料的影响,如果在两组材料中间插入其他活动,则新近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参考意义了,进而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当然,后续有研究者觉得书面材料不够刺激,根据这个实验做出各种魔改,请真人在实验当中表演,得出结果相较于书面材料对于他人印象形成的影响,在现实当中真人表演的"近因效应"则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会对周围的人而形成第一印象,这使我们在后继交往中具有显著的“首因效应”。但这第一印象是不稳定的,会随着两个人的深入交往所形成的印象所改变或替代。
就像在生活当中,有的朋友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他很开朗外向,我们对他会有比较多正面积极的评价,但是由于他火爆的性格使得双方之间发生了冲突,我们就会对他的评价开始下降,甚至认为他的外向只是一种无知或者自大。
过一段时间双方又冰释前嫌,一起参加各种聚会,我们就对他的又有所上升,觉得过去只是小题大做,他这个人其实也蛮好的。而这种“鳝变”的状态,正是由于“近因效应”的印象导致的。
此外,这个“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发生也与性格有关,性格较为灵活多变的人更容易发生“近因效应”,而性格较为稳定的人则更容易发生“首因效应”。
有一些人会比较固执,那么我们很难改变对方对我们先入为主的一些印象,包括刻板印象,亦或是各种偏见。而有些人更为灵活,能够适应更多的变化,根据情况的改变而更新自己对于他人的想法,愿意接受新的信息。
所以有的时候对于那些稍微刻板的人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够改变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因此这样做是否值得,我们是否要花这个大力气去改变别人的看法,也是值得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