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和儿童教育有哪些关系?|心理词条
01
定义
我们常常在休息日会面临这样的选择:
是选择立马行动能得到满足感的娱乐活动,比如追剧、玩游戏、胡吃海喝,还是选择要常年累月持续行动才能够收获好处的活动,比如阅读写作、运动健身、学习新技能。
我们可以发现,以上的两类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及时满足和延迟满足。通过与及时满足的对比来看,延迟满足似乎更有利于我们的个人发展,下面就来具体谈论一下什么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平常所说的“忍耐”。
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02
背景来源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著名的棉花糖试验,专门用于研究“延迟满足”。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研究人员找来了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分给小朋友每人一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自己会离开一段时间,在他们回来后,如果小朋友忍住没有吃掉棉花糖,就能够获得多一颗棉花糖的奖励。
最后,在研究人员15分钟后回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成功经受住了眼前的诱惑,获得了更多的奖励。
在米歇尔看来,这个试验有着很强的预测性,试验后续,米歇尔团队对当年的受试者海做了跟踪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
结果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在成年后,更不容易控制体重并且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而当年经受住一块棉花糖的诱惑的孩子,他们在未来得到的不仅仅是多一块糖的奖励。
03
相关科普
关于延迟满足的教育误区
《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期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中提到:Vauhen等人的研究测量了2—3岁儿童在三个延迟满足任务上的行为变化,发现儿童已经能通过分心等注意策略实现延迟满足,且等待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的提高。
杨丽珠等的研究表明,儿童在3—5岁期间,延迟满足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跨年龄和跨情境一致性。
《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与促进》这本书的研究寄结果表明: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儿童,在9岁时遵守规则与执行任务能力、与教师交往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社交情绪发展也好,反之则差
通过以上报告可见3-5岁是孩子发展出延迟满足的时期,也反映出自控力越强的孩子比同龄人更优秀,基于这些研究结果,许多家长们十分的看重延迟满足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故去刻意制造延迟满足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但是,很家长却不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正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孩子这个阶段做好及时回应孩子,满足他们基本需求的工作,才能够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不会因为孩子的需求总是无法被看见,进而有让孩子发展成讨好型人格的可能,当然在满足孩子情感需求的前提下做些适当的引导和限制也十分有必要。
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越信任父母的孩子,延迟满足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孩子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自发出来的,而非是一种被家长刻意训练的结果。
04
案例分享
案例1:
字节跳动的CEO张一鸣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件事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面DELAY(延迟)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下了BUFFER(缓冲)。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案例2: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在读高中时拒绝了微软年薪95万工作邀请,选择继续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又在22岁时拒绝了雅虎以10亿美金收购FACEBOOK的报价,但他公司的高管们并不能理解他的决定,由于失去了短期内变现股份的机会,高管们纷纷选择离职,而如今FACEBOOK的市值早已高达3500亿美元,已是当年雅虎收购价的上百倍。
案例3:
反观当年看中FACEBOOK的雅虎,早在2005年雅虎公司因经验不善,已经呈现入不敷出的苗头,微软愿意出价400亿美元收购雅虎,却被拒绝,直至2016年曾经引领搜索引擎市场的行业先锋——雅虎,被美国电信公司VERIZON以不足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延迟满足的确成就了不少优秀的创业者,但不合时宜的选择延迟满足也可能成错失良机,成为个人或公司前进的绊脚石,就好比雅虎公司若能够及时的意识到公司当年的处境,抓住微软递来的橄榄枝,或许还能够东山再起。
05
个人见解
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所著的《自控力》一书强调每个人的自控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当我们将自控力集中放在一件事情上时,就有可能在令一件事上失去自控力,正确的调配自控力,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认为:如果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无论事情性质重要与否都强调自控力,反而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
比如一个人该按时吃三餐时,想要减肥,就认为控制自己不吃、少吃,长期坚持就能够瘦身,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半夜因饥饿而无法入睡,报复性吃宵夜,不仅无法瘦身还伤身,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时就餐,将自控力用于运动健身、合理饮食,才是一次有效的延迟满足。
正如每段时间就会突然流行起来不同的观点,倘若追捧的这些观点的人们一味的跟风,而不懂得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这些观点,就容易导致认知上的偏差,不仅无法给生活加分,还会让自己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