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
有同感
同学你好:
十分同情你的处境,也能感受到你的无辜和气恼,毕竟这对你来说并不公平,你弟弟17,你也不过是20而已。
从问题的描述可以看出,咱们的原生家庭有点重男轻女,所以我个人认为题主现不是要解决弟弟不听话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免受原生家庭伤害的问题。
我身边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例子。
我同村的小张就是这种原生家庭受害者。
她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穿的都是其他亲戚穿剩的或者不要的才给她,所有人都有新衣服,只有她没有。
家里条件也不算特别差,但她很少吃到肉,家里的肉都要给哥哥和弟弟吃,她只能吃青菜。有一次趁着父母不在,她想吃一点肉,却被弟弟发现了。
弟弟向父母告状,妈妈听见了反手给她一巴掌,小脸被打得肿起好高。家里的家务都是她做,做得最多却吃得最少。
后来他们长大了,哥哥要上大学,弟弟也要上学,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了,父母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她辍学,出去打工。
但小张不愿意,她知道,如果自己辍学那这一辈子都只能这样了。幸运的是,她有个姑姑没有女儿,愿意资助她上学。父母本来还是不愿意她上学,耐不住亲戚的劝,同意了。
小张上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她知道父母重男轻女,所以心被他们伤得麻木了。后来工作了,父母就开始给她打电话,但每一次都是要钱。
她刚出去没什么工资,可父母却说养她一场,现在是她孝顺父母的时候了。小美没有办法,只能给父母钱,每个月只留生活费。
后来工资涨了,她没有告诉父母,还是给了原来的钱数。后来因为工作能力强,晋升得很快,工作两年她的工资就已经有一万四了。
有一次家庭聚会,小张本来不想回家,但资助她上学的姑姑想让她回家聚一聚,她便回去了。
回去之后和姑姑寒暄,姑姑问她,一个月多少钱,她想了想说:六千。姑姑欣慰地笑了,鼓励她以后一定会更好。
虽然小张已经经济独立,不需要再依靠父母,但重男轻女思想给她留下的伤害却要伴随一生。不是所有人都能和小张一样坚强,都能碰到一个愿意资助她上学的姑姑,更多的人永远都走不出来。
原因是生长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很容易自卑、性格内向。因为她们从小听到最多的就是打击的话,不管她们多么优秀,在父母眼里永远比不上儿子。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很容易产生以下情况:
1、自卑,自卑心理会影响女孩的社交,这样的女孩唯有经济独立之后,才能真正摆脱那个家庭。
2、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女孩很难跟朋友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不懂如何去爱别人,因为她们从未被爱。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所以想要找一个人来照顾自己,给自己温暖。
所以这样的女孩子缺爱,外界给她一点关爱就会很容易让她们放下戒备心,把自己交给男人。这很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
3、容易感到孤独和空虚
这样的女孩子为了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外界的人有过多交流,她们也不懂怎么样去和别人进行交往。
当然,虽然原生家庭没办法摆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点心理学把伤害降到最低。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过:一个人过去发生过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对那些事情所做出来的诠释。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考虑一下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不是只有一个答案。
比如:父母说你没有管教好弟弟。
你选择了自责和劝弟弟听话,结果让自己十分恼火。
那么我们能不能不选择劝弟弟,而是告诉妈妈我的感受和自己的困难,最起码让她认识到她才是教育弟弟的责任人,姐姐只能辅助。
我们还可以选择和弟弟站在统一战线上,让妈妈头疼后,她是不是能放过你。
阿德勒还说过,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痛苦就产生于你被别人干涉了课题,或者是你在干涉别人的课题。
所以,你现在感觉到苦恼的原因,是父母在干涉你的课题。你在干涉你弟弟的课题。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
但是今天,我希望我们可以看见我们的多种选择性,不再让惯性思维使我们一直走在老路上。
感谢大家的时间!
理解自己,理解世界,倾听他人,探索人性,打开更多可能性,大家好,我是高才生。欢迎关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愿意与你一路同行。
你的邀答次数已用完
如何增加更多邀答次数?
分享问题或回答,每天可以获得1次邀答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