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笑笑

Lv4  小飞鱼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词条贡献者

亲爱的题主,你好呀,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到了20多岁成年后,还这样被妈妈拿去比较,打发结婚,挑三拣四,悲观地看自己,好像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是最亲近的妈妈这样说这样做,想必一定百爪挠心地痛苦。

来,我们做5个深呼吸,稍微平复一下,来分析一下,找一下策略。

 

1、妈妈的行为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了四种语言暴力,其中一种就是做比较。

它是利用自身价值观做评判。比如,妈妈用她的价值观认为姐姐比你好。而她不知道她说的只是她的观点,而绝非事实。因为人无完人,你不可能事事都比姐姐差,姐姐也不可能事事都比你强!

 

二、为什么会这样?

妈妈为什么会充满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也是一种暴力,更大范围上属于一种攻击性。


攻击性的发展为早年阶段的亲子关系和经历决定的,然后通过移情等方式持续存在。

 

比如妈妈早年阶段和自己的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且她的安全感不高,所以会有攻击性。妈妈小时候也许会因为自己弱小而压抑了攻击性,当她自己成为妈妈,好像成为强者后,就容易把攻击性移情到孩子身上,也许老公也不能幸免。

 

妈妈的攻击性让题主很抓狂,其实对妈妈自身也是有一定危害的。

心理动力学,妈妈这样的人群容易得高血压。因为当一个人有很多向外的攻击性这些攻击性的释放会导致自己的超我的惩罚及强烈的内疚感,所以通过逆转的防御机制把攻击性转向自己,从而使自己面对这些攻击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导致全身小动脉血管收缩,小动脉经常地持续收缩使得其光滑得内壁更易受伤,使得胆固醇类物质渗透到血管壁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诱因,容易使血管破裂

 

自己为什么如此“受伤”?

我们知道早年阶段的亲子关系和经历决定了攻击性的发展。

妈妈的语言暴力绝对不是朝夕间突然出现的,一定是在题主小时候就这样了。长期在这样的语言暴力下,题主处于被动攻击的状态中,表现为安全感不足,自我认知偏负面,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是妈妈的评价,好像妈妈说自己不好,自己就真的不好了。

 

三、题主怎么办?转念走出受害者的状态。

 

上面的原因分析并不是给我们找自怨自艾的理由,而是帮助我们降低焦虑,更加理性看待成年后的自己的状态,积极找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Karpman)在戏剧三角模型中提出,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会形成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当迫害者伤害受害者时,会有一个拯救者出现。又或者说,当你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时,你会吸引到迫害者和拯救者,以维持这个三角平衡。

 

好像题主被迫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妈妈自动成为“迫害者”,而未来成为你另一半的人多数会成为一个“拯救者”。

 

这个位置太被动和受伤了,我们需要转念走出来,成为自己的“拯救者”。

 

所以,不妨看着写出来的痛苦,问自己下面这四句话: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百分百肯定那是真的吗?有何证据表明呢?有没有例外情况呢?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带着转念后的能量,去做更多增加自信的事情,运动、阅读、音乐、美食……在每一个小事中去感知自己的正向能量,一点点把自己从“受害者”的泥淖中走出来。

 

相信你可以的!加油呀,世界和我爱着你喔!

  • Cidyy
  • 鲸厂问答君
等2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