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染

Lv4  小飞鱼

互动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亲爱的题主,


消极以对,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僵化而缓解或转移,只会如同顽疾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古代扁鹊诊病时,将病症的演化由肌肤,在肌肉,在血脉,直到骨髓。。。只有在任一环节加以暂停,切入,结局都会完全不同,因而我们需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症下药,从而改写结果。


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多维的,既有传统孝顺伦理,也有现代西方的人性的自主与独立,同时兼顾着经济浪潮下个性化,多元化与二次元的,各种思潮的冲击与对碰会让总体呈现相爱容易相处难。这里的难就是我们拿捏的分寸,其中包括我们自我的定位,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环境间的互动和影响。


如题主所说,接到父母的电话,没接到电话,万物可能,接到电话,脸垮下来,电话结束,人生都不好了。这个过程中的根源,题主自己也总结了,“操控”。这种理解的产生是种双刃剑,在父母而言,可能是劳心费力,而孩子完全不理解;在子女而言,就是操控压制,毫无民主人权,视同玩偶。这种产生的根源,在中国大部分情况下是源于相处的方式与距离,尤其是父母与子女对自身在关系中的定位。


父母越位包办,希望孩子不受苦,而孩子因为从未尝试过,而只是照做,因而无法感受责任与压力,尤其是由点到面的生活中的细碎的成功与失败的个性体验,因而无法与父母同频,最后造成对于事物看法的双面性。父母与孩子站在山的不同方向,父母看到的是攀爬的艰辛,而子女看到的是被压缩快进后的颁奖礼。从未体会与参与过,甚至感觉被绑架而进的上台领奖,最后的致谢词自然无味甚至反叛。


想扭转这种局面,让父母与自己归位,重新定义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方式,并让这种交流渗透进日常:

  1.  与父母进行深度沟通,并确认自己有能力让父母相信与放手。如果一边啃老,一边唱独白,这是自歁欺人。只有自己真正独立并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时,父母自然就会放手。如果没有意外状况,大多数父母只是出于爱或习惯,尤其是不舍得下一代吃苦,如果确认你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父母其实很乐于享受生活 ,毕竟生活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


  2. 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停止消极对话,如果你不愿意再次经历这种电话折磨,那就将真实感受与父母交流,  尤其是自己对未来的设想与实际行动,后者更为重要。你的实际行动,尤其是你已经在做,甚至小有成就 的,父母是希望青出于蓝,因而你的行动确实有效时,并且温柔而坚定的重复,那么父母是会有改变并按照你所期待的方向。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你首先要自立,并且有所坚持。


  3. 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借力使力,不要低估环境的力量。给父母与长辈创造更多的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旅游,见闻,交友,更多的思想冲击会减少父母与自身间的代沟,从而为相互间的理解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是染,一个乐于学习的伙伴。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